辅基要塞,如今的“西镇”,空气里那股水泥粉末的呛人味道已经被新的气味所取代。铁锅里,厚切的土豆片被油脂煎得滋滋作响,旁边摊位上,一个高鼻深目的日耳曼大妈正用夹生的汉语跟一个蒙古骑兵交换着德国香肠和奶豆腐。
战后的秩序,以一种粗糙而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在这片冻土上扎下根来。
但比集市恢复得更快的,是李墨涵推行的“语言学习所”。
起初,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汉语实在太难了。那些习惯了卷舌音和复杂语法的当地人,面对平仄分明、一音多义的方块字,感觉像是在学习一种外星语。
“大帅,‘日’和‘曰’的发音和写法,已经让三个德国俘虏彻底崩溃了。”赵二狗拿着一份报告,表情痛苦。
李墨涵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连夜修改了教学方案,决定放弃高深的语法和文学,从最简单粗暴的口号教起。
于是,整个黑北自治区控制下的土地上,出现了极其魔幻的一幕。
教室不够用,就在露的广场上课。老师不够用,就让识字的黑北军老兵轮流上阵。
“都跟俺念!”一名脸上带着刀疤的老兵,指着黑板上狗爬一样的大字,扯着嗓子吼道。
下面,一群肤色各异、穿着五花八门衣服的当地人,从金发碧眼的日耳曼冉满脸褶子的苍狼国牧民,全都仰着脖子,用尽全身力气跟读:
“俺——是——黑——北——人!”
声音如同闷雷滚过,惊起远处树梢上的一群乌鸦。
“大——帅——万——岁!”
这是李墨涵顶着被林好骂的风险,私自加进去的。他认为,这是思想钢印的第一步。
“吃——肉!吃——肉!”
这个口号最受欢迎,几乎每个人都喊得双眼放光,声音也最洪亮。
李墨涵巡视时看到这场景,觉得这热闹程度还不够。他把宣传队的队长叫来,让他编几首简单的汉语歌。调子就用东北二人转或者陕北信游的,怎么洗脑怎么来。
不出三,新的“流行金曲”诞生了。
“黑北军,真正好哎,带来面包和土豆呦~”
“学汉语,有文化啊,顿顿都能吃饱饭呀~”
“大帅,要团结喂,跟着走,日子才有那个甜头~”
这些歌的旋律简单,歌词粗暴直白,像病毒一样迅速传遍了各个占领区的大街巷。虽然大部分人压根不明白“团结”和“甜头”是什么意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边修路一边扯着嗓子唱得起劲。一个德国工程师甚至试图用巴赫的复调理论来解构二人转的音阶,最终怀疑人生。
林好觉得这“文化入侵”搞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再加一把火,让这锅水彻底沸腾。
他发布了一道新的命令,由李墨涵润色后,用三种语言张贴在所有公告栏上:自即日起,所有在黑北自治区下辖的政府部门、工厂、矿山工作的当地雇员,想要升职、加薪、或是从“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必须通过新设立的“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一级证书,每月多拿两个黑面包。
二级证书,可以优先分配肥皂和盐。
三级证书,才有资格被提拔为工头或基层吏。
命令一出,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掀起了滔巨浪。
那些原本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或者被强制拉来应付差事的人,一下子像是被注入了灵魂,眼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火焰。
“伊万!快!‘你好’怎么?我发音对不对?”一个高大的白熊国汉子,抓着同伴的肩膀拼命摇晃。
“玛莎,你的课本借我看看!就看一眼!我用半块熏肉跟你换!”
“老师!老师!‘努力工作’这四个字怎么写?我学会了,矿长是不是就能让我当组长了?”
整个林好的地盘上,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汉语热”。人们见面打招呼,不再是点头或者拥抱,而是尝试用蹩脚的、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你好!”“谢谢!”以及出现频率最高的——“大帅好!”
李墨涵站在“西镇”行政公署的楼上,看着下方广场上数千人一同学习汉语的壮观景象,激动得胡子都在微微颤抖。
“看到了吗?陈博士!”他对身边一脸平静的陈博文道,“这就是大帅的阳谋!以利诱之,以势导之!看似是为了管理,实则是釜底抽薪!不出半年,这片土地上的人,将只知汉语,只认大帅!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文化融合之最高境界啊!”
陈博文推了推鼻梁上的厚眼镜,目光越过下方那些为了几个土豆、为了一个晋升名额而狂热学习的当地人,又瞥了一眼远处办公室里,正因为看不懂一份缴获的德文版《内燃机维修手册》而抓耳挠腮的林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总觉得,大帅最初的目的,可能真的只是想让大家开会时能听懂人话……吧?
但李墨涵显然不这么认为。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宏大叙事里。
“陈博士,你不懂,”李墨涵语重心长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帅走的每一步,都暗合地至理。看似随性,实则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这‘汉语热’,只是大帅宏大布局中,落下的一颗的棋子!接下来,必定还有更高明的手段在等着我们!”
指挥部的其他人听到这番话,纷纷点头称是,脸上写满了崇拜。
“没错!李顾问所言极是!大帅这是要彻底同化他们!”
“以后咱们的地盘,就稳如泰山了!”
“大帅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我等拍马难及!”
“大帅的深意,岂是尔等能懂?”这句话,又双叒叕在指挥部里此起彼伏地回荡起来,每个饶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自豪。
……
“阿嚏!”
办公室里,林好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喷嚏。
他揉了揉鼻子,看着下面各区送来的报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报告,“汉语热”效果显着,各地政令传达的错误率直线下降,行政效率至少提高了三成。
总算解决了沟通这个大麻烦。
他长舒了一口气。至于李墨涵他们脑子里又脑补了什么“文化征服”、“千秋伟业”之类的东西,林好已经懒得去纠正了。
你们开心就好。
只要能让他少看点那些鬼画符一样的俄文和德文报告,怎么都校
他随手拿起一份来自辅基铁矿的最新生产报告,准备享受一下这来之不易的清净。报告是新提拔的一位德裔工头写的,为了表示自己紧跟潮流,特地用了他刚学了几的汉语。
林好看了两行,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了。
报告上写着:
“报告大帅:矿山‘砰砰砰’(指生产顺利),工人‘哈哈哈’(指情绪高涨)。但是,需要更多‘面包’(指所有食物),和‘肥皂’(指所有日用品)。请大帅‘oK’(指批准)。”
林好缓缓地、缓缓地抬起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这他妈的……文化融合,是不是开始往什么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他有一种不祥的预福这帮家伙,会不会把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硬生生给带歪成一种全新的、充满土匪气息的克里奥尔语?
他隐隐感觉,这场“汉语热”的背后,似乎又埋下了一个新的、让他意想不到的坑。
这日子,真是一都清净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