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巧文渊旷的两节课是严老师的。
严老师本身教学能力十分优秀,不少有名的哲人都是他教出来的,真实水平不论。
他本身就是有几分本事在的,教学格外严格,便得到了很多支持。
为此他总是用严师收下出高徒来,不听话,反驳他的学生。
这里的严师,不是再严老师而是严厉的老师。
一旦出这句话,那些跳得很欢的学生也都老实下来。
这节课有一门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旷课一次,就会这学期挂科。
文渊回到学校,中午在食堂,与马六碰面,了解到这些头皮就是发麻。
他知道这一次很麻烦,严老师肯定会遵守规则,挂他的科。
不然,后面他还怎么让其余学生,听取那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马六倒是没为文渊担心,在他看来文渊已经很有钱了,就算退学也不用怕。
不像他要是被退学就等于塌了。
因此,他绕开这个话题,起自己的事:“文哥那个今早上的事情对不起,我们现在能聊聊电影的事情吗?”
文渊这还哪里有心情谈论电影的事情,在他看来严老师要给自己挂科才是大事件。
于是乎他摆摆手:“电影的事情先不 这个不着急,你赶快给我想个办法,不要让严老师挂我的科才是。”
“这个,好像没啥办法。”马六摇摇头。
这么是因为马六就还没听过一位,十多年下来凡事旷课的学生, 严老师都给对方挂科了。
不管对方是不是很有身份,严老师都照样给对方挂科。
用严老师的话来,挂科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更是对本身学习的不尊重,一个学习都不认真的人,为啥不挂科。
另一方面,严老师对于来上课都学生,都会给予很大的帮助,即使一些不怎么能过的学生 也都不会挂科。
用他的话来,学习是一个态度,只要态度到位了,没必要搞太多形式主义上的事情。
是完全不需要,让有一个好学习态度的人,感到压抑,从而因外部原因放弃好的学习态度。
当然,那种待在课堂上,丝毫不学习的人,严老师也不会放过,都会给对方挂科。
他所愿意带一带的人,是那些有学习态度,因自己资不足,从而有些跟不上的学生。
他所坚信的是,一个的资对学习初期很有帮助 对学习的后期也很有帮助。
但是
在此不少同学都对严老师又爱又恨。
马六把自己知道的以及自己所想到一股脑全部告诉了文渊,在告诉完成过后,他依旧是摇摇头。
在摇头结束过后, 他那眼神带着一些怜悯 仿佛宣判了文渊已经挂科没救了。
仅仅在下一秒过后,他吃惊的看着文渊。
文渊站起身一声吼:“我要负荆请罪,我要把自己学习的态度展现出来,严老师一定会网开一面。”
“你疯了?”饶是马六对文渊有需求,他还是发出一句胡话,足见,他对此刻文渊状态的担忧。
古有廉颇负荆请罪,但现在文渊去负荆请罪怎么听,怎么感到离谱。
文渊见马六并不相信自己,也没多解释,径直朝着严老师休息的办公室走去。
对于负荆请罪他有自己的理解,历史上好像是廉颇背着藤条去挨打,就把事情解决了,从此文武合一共同对抗外担
实际估摸是去谈判的,谈妥了。
他可不相信被荆棘鞭打几下,便真能抵挡住,那实际的利益。
当然历史上的真相已经无法追寻,这一次文渊只是带着诚意去负荆请罪的。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弱点,就算他没有弱点,他身边的人也总会有弱点,只要针对对方的弱点 投其所好。
文渊便不相信严老师真的能做到铁面如丝,如他真的能做到,文渊也佩服对方是一个真正的汉子。
还是那种特别能教书,特别会教书,丝毫不用为自身处境担忧的汉子。
有这么一个汉子在,那就算他最后挂科了,他也认。
严老师的家就在燕京大学里面的教职工宿舍。
今年严老师已经五十多岁,算是一个老头。
文渊并没盲目直接上门而去,而是选择了有计划,有方法的上。
他在教职工宿舍逗留一会儿,利用一些手段很快,就把严老师的情报掌握。
找人前,不知道对方的情报,那就和瞎子没啥区别,能,能不能动对方就是一个问号了。
这种情况下,文渊掌控了情报 ,就不在是一个瞎子,能有针对性的来应付,或者对付严老师。
严老师自身是十分优秀的老师,教儿子是一把好手,两个儿子都在前途上表现得十分光明 自身也继承了父亲那种刚正不阿的气概,没啥弱点。
严老师的孙子就不大行了,有一种亲是隔代亲,严老师总是忍不住想着给自己的孙子一些优待,尽量去满足自己孙子的需求。
因此养成了孙子那种对待事情,非常有欲望的性格。
不过,这也不是大毛病。
因严老师的儿子对自己的儿子还是管控的极其严格的。
文渊也并不会直接针对严老师都孙子下手,那样显得太有目的性。
他从严老师对待孙子的事情中,看出严老师并没有真正做到不为外物所动。
还是一个能沟通的人,他相信自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到最后肯定能服对方。
当然,具体能不能服,这至今算得上是一个迷雾。
文渊没去纠结太多,从楼下走到楼上,用手敲了敲严老师家的门。
在敲门过后,没一会儿,一个老奶奶,把门给打开。
教职工宿舍,是允许家人居住的,事实上,教职工宿舍就是为了让大家住得放心跟安心,这才出现的,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让老师能无后顾之忧的好好上班,这才随之诞生出现。
如文渊没猜错,这位老奶奶,便是严老师的妻子。
接下,老奶奶开口:“你好,伙子我好像没见过你,你也是老严的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