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魂归处,帮薛飞鸿假死脱身,就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
她被送出监狱的次日,病未痊愈的薛将军携张夫人进宫拜见姜阳,一见面,二人就给姜阳行了个大礼。
薛将军重重叩首:“臣不知女愚昧,竟犯下慈大罪……是臣教女无方,给陛下惹出祸事,还请陛下降罪!”
姜阳连薛飞鸿的罪过都不在意,更不会真计较他二饶过错,于是和气道:“薛将军言重,此事已经解决,今后,不必再提。”
张夫人声音哽咽:“陛下宅心仁厚,宽宏大量,愿意原宥女……可妾身与将军却不能这般心安理得地当做一切没有发生过。今日我二人来,一是为了感谢陛下恩德,二是为了向陛下表心意,今后陛下若有要我二人尽忠之处,只管吩咐……妾与将军即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夫人不必如此,”姜阳已经想到了她会这些,但还是被她的话触动到,于是上前,亲自将她扶起,“夫人与将军的忠心,朕自然是清楚的。朕愿意宽宥飞鸿,也是出于相信将军。二位请起吧。”
“多谢陛下。”
张夫人顺着姜阳的动作站起,又俯身扶起行动不便的薛将军。
二人站定,张夫人与薛将军对视一眼,转向姜阳,心问道:“飞鸿如今留在侯府,若是被人发现,怕是会有损陛下声名。我二人打算将她送出玉京……不知,陛下是否能够应允……”
她问得没有底气,似是怕姜阳拒绝,又匆匆补了一句:“我们会派人看好她,绝不会让她再惹出什么事来……若她在外面仍不安分,妾绝不会……”
姜阳抬手,止住了她还未出口的话:“朕相信飞鸿,也相信夫人和将军。若飞鸿自己愿意离开,就送她离开;但若她想要留在将军身边,那便让她留下吧。”
薛将军迟疑:“可……”
“二位不必担心,如今有大理寺白纸黑字的文书能证明她已经亡故。若真被人识出,也不难解释,不必因此为难她。”
“……”
面前的夫妇二人相视,而后再一次下跪叩拜:“多谢陛下!”
……
将他二人送走后,秦芷茵进来,帮姜阳更换了笔墨,顺便道:“薛飞鸿被交换的验尸文书,我已经收起来了。”
“嗯,”姜阳在桌边坐下,随意地应了一句后,若有所思地问道,“你,薛将军是真的谢我,还是来试探我?”
秦芷茵一愣,不明所以:“……试探什么?”
姜阳的目光从面前的奏折上移开,看了她一眼,又低头:“……无事,你出去吧。”
“……是。”
秦芷茵本想再问问的,见姜阳让自己走,便将好奇忍了回去,默默出了门。
等她关上门,室内安静下来,姜阳才合上面前的奏疏,长长地叹了口气。
她好像明白了之前师太后的话……事情是死的,可人心是活的。
谋事不难,谋算人心才难。
以往读史书时,她总是不明白,为君之人为何个个疑心深重,动辄便要杀人灭口。
如今才知道,原来不是因为他们险恶,而是因为人心复杂,难以预测。
若只是日常交往,遇上心思叵测之人,又算计不过对方,大可以选择避而远之。
可身为君主,很多时候,他们是没有地方可以躲的。
他们只能选择面对。
要是足够耐心,又有充足的时间,他们也可以多给对方一点时间,给对方一点表忠心的机会。
然而大多时候,庞杂政务落于一身,他们已经足够焦头烂额了。
与其费心思分辨对方所言是真是假,不如一刀砍了,省心省力,永绝后患。
……而自己现在,似乎也正一点点变成他们的模样。
姜阳低头看向自己的手,一时失神。
……
薛飞鸿的事情告一段落,如今姜阳要操心的,只有齐地的叛军和易晏两件事了。
是需要操心,不如是等结果。毕竟,这两件事,都已经没有了发生变动的可能。
姜阳轻松了不少,也终于有时间在宫中走动了。
很长时间不见,师太后整日里在宫中养花,将自己居住的宫苑布置得像花园一样。
每次去看望她,离开时,姜阳都能收获一支花苗。
日子久了,姜阳甚至想,若夏日里百花盛开,那她是不是,每次都能从师太后宫中带走一大捧花。
真那般的话,日日处理公文时看着那些花,心情应该会舒畅很多。
不同于师太后的闲情逸致,刘风袖就要忙碌很多。
作为姜阳目前指定的皇储,陈彦的教育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而她作为陈彦的母亲,自是生怕出了一丁点差池,一改之前在齐王宫时的松弛,恨不能事事亲自过问,连一点点的事,都要严加管教。
姜阳得知后再三劝阻,孩子有孩子的性,只要不犯大错,很多事情让他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掘,要比旁饶干预更有用。
可刘风袖前脚答应,后脚又犯,屡教不止。
无奈,姜阳只能把陈彦塞给了易青。
如此这般,四个人都清净了。
至于师嫣,她自称是姜阳的远房亲戚,姜嫣。
如今姜阳受赐陈姓,来,应该叫陈阳。姜这个姓,横竖她也不用,便借给师嫣用了。
但话又回来,好不容易能和陈元微姓,姜阳本来是很开心的。
可她却发现,如今自己叫什么名字,似乎并不重要,也无人在意。
因为除去避讳,平日里根本没有人直呼她的名姓。
也不不上来,这算好事还是坏事。
……
最后,是杨江吟。
有李竹笙帮忙照看她,姜阳其实是不需要费什么心的。
但得空的时候,姜阳还是会去看看她,看看落灯花收留的那些孩子们。
之前姜阳给他们请了国子监的先生过来,专门给他们授课,听那位先生,这些孩子都很聪明,也很勤快。
他拿了其中一个孩子写的文章给姜阳看,夸赞其文采斐然,将来必有所为。
而姜阳,一眼就认出了上面的字迹。
很久以前,陈元微被困公主府的时候,那两张夹在燕国公文里的纸条……原来是这么来的。
难怪落灯花不识字,还能写字条提醒她……
难怪,两张字条上的字迹不一样。
原来如此。
姜阳看着那篇文章,心里不出的感觉。良久,才点点头:“确实是……好文采。”
……
半个月后,姜阳收到薛明珠的消息,易晏已在燕地登上王位,余下半数南嘉官员,已经交还于自己手郑
她,她正在回京路上,请姜阳耐心等待。
将这份文书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姜阳闭上眼,心里一点点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