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番斥责毫不留情,如同一个个响亮的耳光,扇得宋文昌无地自容。

周围的同学眼神里也都是鄙视。

学术研究,最忌讳的就是不严谨还嘴硬。

宋文昌只觉得所有饶目光都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

屈辱,羞愧,还有对姜云舒更深的怨恨交织在一起。

“好……好,那这个课题组,我退出!行了吧!”

宋文昌怒声道。

这下子,郑教授微愣,就连姜云舒也抬起了头。

课题组进行了这么久,现在退出,意味着报告上不会加名字,也就意味着这些时日的努力都白费了。

即使宋文昌在最后的定稿上没帮上什么忙,但他之前的调研结果也是有用的。

看周边同学一副惊愕的样子,宋文昌反而从中感到了几分快意。

他觉得自己酷毙了。

不就是个报告吗?

他不稀罕!

宋文昌哼了一声:

“就这样吧,郑教授,你也不用教育我什么了,我退出!”

完,他一把抓起桌上的几本书,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办公室门。

办公室里良久才回过神来。

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

“……他疯了?”

“多少人想进还进不来呢,这次有云舒同学在,含金量肯定高,我都不知道我有多荣幸。”

“是啊,他好蠢……”

郑教授看着他的背影,疲惫又失望地摇了摇头,头疼道:

“好了,安静,继续吧。”

……

这个风波过后,课题组的气氛更加凝重和专注了。

大家核对数据更加仔细,生怕再出一点纰漏。

最终,在姜云舒和陈默的共同努力下,这份凝聚了课题组心血的调研报告终于圆满完成。

报告不仅详细分析了现状,更重要的是,姜云舒在报告中写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激起了滔巨浪。

报告被郑教授递交上去后,先是校内经济学院的几位老教授看了,惊为人,连连称赞。

紧接着,这份报告又被推荐到了市里的政策研究室。

很快,报告的内容就在相关的学术圈和政策研究圈子里传开了。

那个年代,大家的目光大多还集中在如何快速提高产量,扩大规模上。

可持续发展这些提法,新颖又尖锐,让很多埋头搞经济的人都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姜云舒这个名字,也随着这份报告迅速传开。

先是校报的记者来找她做专访,然后是市里日报的经济版块记者。

记者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都想深入了解这个提出惊人观点的年轻女学生。

姜云舒没有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归功于自己,直接否认了。

她清楚,自己不过是比他人多了一段未来的记忆。

但她珍惜这样的机会,重活一世,除了理清恩怨,过好日子,她更希望凭自己微的力量,推动一些好的改变。

哪怕只能影响几个人,几件事,哪怕只是让这片土地向前多走一步。

她只是真诚地希望,用自己的所知所学,为脚下的土地贡献一点光亮。

报告引起的波澜远超姜云舒的预料。

那份报告,不仅成了校内外的热议话题,更实实在在地给所有参与其中的同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这个年代,能在如此高水平的报告上留下名字,无疑是在履历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金字招牌。

首先坐不住的是各用去位和研究所。

风声刚一传出来,就有单位跑到学校来预定人才了。

课题组里好几个原本还在为毕业分配发愁的同学,瞬间成了香饽饽,被好几个好单位争着抢着要,条件一个开得比一个好。

就连平时在组里不算特别起眼的同学,也因为这份参与经历,在接下来的毕业分配中占尽了优势,被分到了令人艳羡的好岗位。

真真应了那句话,一让道,鸡犬升。

其中,获益最大的除了姜云舒,就是秦岚岚和陈默。

秦岚岚本身家境就好,家里原本对她的规划是毕业后进个清闲单位或者干脆回家里的厂子帮忙。

但这下完全不同了。

这,秦岚岚非要拉着姜云舒和陈默去校外的餐厅吃饭,是要庆祝一下。

坐在环境雅致的卡座里,秦岚岚兴奋得脸颊红扑颇,一把抓住姜云舒的手:

“云舒!我的大恩人!我爸妈看到报纸上的报道了,知道我也在课题组里,名字还排在挺前面,高兴坏了,你猜怎么着?”

她压低了声音,却压不住雀跃:

“我爸原来就想让我回家管账,觉得女孩子搞经济太累,现在他改主意了,我这回算是立住了,答应支持我毕业后先去南方特区的外贸公司历练一下!”

这对于一直想独立证明自己能力的秦岚岚来,简直是大的好消息。

她家里不差钱和人脉,差的就是这份对她个人能力的认可和支持。

姜云舒也由衷地为她高兴:

“太好了,特区那边机会多,你没问题。”

陈默也笑着恭喜道:“恭喜你啊,秦同学,得偿所愿。”

秦岚岚豪气地一挥手:

“点菜!今随便点,我请客!要不是跟着云舒你做这个课题,我哪能有今!我爸了,这叫跟对人,做对事!想想我以前还……唉,别提了,反正以后我就认准你了!”

他们这边聊得热火朝,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喜悦,却丝毫没注意到,餐厅靠近走廊的柱子后面,一个身影正死死地盯着他们,拳头攥得紧紧的,指甲几乎掐进肉里。

正是宋文昌。

他那负气退出课题组后,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觉得郑教授或许会来挽留他,或者至少报告没他不校

可现实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

报告不仅顺利完成,还取得了空前成功!

这些,他眼睁睁看着课题组那些他曾经看不上的同学一个个喜气洋洋,不是被好单位预定,就是被系里重点关照。

就连平时跟他关系还不错的同学,提起这事也都语气羡慕,顺便用惋惜甚至略带鄙夷的眼神看他一眼,那意思很明显。

要不是你宋文昌自己作死退出,这名利双收的好事,肯定有你一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