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6小说 > N次元 > 带着福宝随军,家属院团宠大小姐 > 第一百四十四章 说明会上的强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四十四章 说明会上的强势

长街上的乡亲都纷纷热情地将身上能拿得出手的山货要塞给沈令宁……

这点心意你得收下!咱们秦南出了你这么个人物,是长脸的事!”

旁边几个卖材老乡也纷纷附和,夸沈令宁有本事,给家乡争光了。

“就是,就是,沈厂长,你莫要客气。”

“咱们紫星,没得你啊,还不晓得要种茶换粮呐!”

“是啊,是啊。这几年大家都吃能饱肚子了,这都是沈厂长,头带得好!”

这种路上被塞东西的情景,沈令宁遇到过不止一次。

她知道老乡们的淳朴和热情,也明白不能白拿群众东西的道理。她笑着接过腊肉,连声道谢,心地放进随身带的背篓里。

但在转身离开时,她借着整理背篓的掩护,迅速地将相当于市价甚至还多出一些的毛票,悄悄塞进了老汉放在脚边的空篮子底下。

这样既领了情,又不让老乡吃亏,是她一贯的原则。

今沈令宁到镇上是来参加县里组织的一个关于社队企业发展的明会。

她将福宝暂时安顿给一同下山的孙大娘和她儿子铁蛋。

如今的铁蛋已经十二岁,个头蹿得老高,超过了母亲孙大娘,是个半大伙子了,在县里上初中,懂事稳重,很是靠谱。

他心地牵着福宝的手,保证道:“沈姨你放心开会去,我会看好妹妹的。”

沈令宁感激地拍拍铁蛋的肩膀,又叮嘱了福宝几句,这才朝着县革委会礼堂走去。

路过县中学门口时,她特意看了一眼自家开在那里的“福宁茶话”奶茶店。

虽然时间尚早,但店里已经有人在忙碌准备,窗明几净,飘出淡淡的奶香和茶香。

这家店以其醇厚的奶茶风味、价格亲民又造型别致的蛋糕点心,迅速风靡了整个县城,成了年轻人最爱去的时髦地方。

据,现在县里的年轻约会,都不怎么去树林和汉江边了,而是首选“福宁茶话”。

看到自己的另一份心血也经营得红红火火,沈令宁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沈令宁脚步轻快地走入庄重的县革委会礼堂,找到贴着自己名字的位置坐下。

明会还没开始,她环顾四周,发现今来的除了各公社、大队的干部,还有一些生面孔,穿着气质不像本地基层干部,倒像是……上面来的?

主持会议的县领导神色也似乎比往常更严肃几分。

沈令宁心中微动,感觉这次明会,恐怕不仅仅是“明”那么简单。

县农业局和商业局的同志纷纷过来打招呼,都是一起参加过展销会的战友。

“沈厂长,周副团长身体康复了吗?”

“沈厂长,什么时候在县里开第二家福宁茶话啊?我家姑娘每次去排好久队,买不到啊”

“沈厂长,来坐这边。”

“沈厂长,你听了嘛?有人想搞你们……”

收到几个热心同志给的提醒,沈令宁点点头,表示收到了。

明会正式开始,主管经济的县领导照例先讲了一番鼓励社队企业发展的套话。

但很快,话题就转向了“加强管理”、“规范经营”、“防止资本倾向”等听起来有些紧绷的词汇。

接着,一位来自地区计委的干部上台发言,语气颇为严厉。

他虽然没有点名,但话里话外批评某些社队企业“盲目扩大规模”、“与国有经济争利”、“管理混乱,账目不清”,甚至隐隐提到了“利用军属身份搞特殊化”。

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压抑和紧张。

不少社队企业代表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

沈令宁坐在台下,面色平静,但心中已然明了——这股风,怕是又吹起来了,而且这次的风向,似乎更加刁钻,直接指向了社队企业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甚至隐约牵扯到军属厂的特殊性。

她悄悄观察发言的那位地区干部,以及坐在主席台角落的另两个神情严肃、不停记录的生面孔,判断他们很可能来自更上层的某个“调驯或“整顿”组。

轮到交流发言环节时,好几个原本准备了汇报成绩的大队书记都临时改流子,开始大谈困难,强调服从计划。

这时,主持会议的领导目光扫过台下,忽然点了沈令宁的名:“松涛沟军属茶山厂的沈令宁同志来了吧?

你们厂是咱们县的典型,发展很快,也很有特色,你来谈谈看法和经验吧?”

这一下,全场目光都聚焦到了沈令宁身上。有期待,有担忧,也有幸灾乐祸。

这分明是将她架在火上烤。

沈令宁深吸一口气,从容不迫地站起来。她没有立刻反驳地区干部的批评,而是先详细汇报了军属茶山厂成立至今,如何利用荒山、安置军属、白手起家的过程……

重点强调了在基地党委领导下,严格财务制度、保障集体利益、所有利润均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改善军属生活的事实。

然后,她话锋一转,面对那位地区干部的方向,语气平和却带着力量:“关于刚刚领导提到的防止‘资本倾向’和‘与国有经济争利’的问题,我们厂有几点不成熟的认识,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一,我们军属厂生产的茶叶,主要面向出口创汇,换取国家急需的技术和设备,这本身就是对国家计划经济的补充和支持,何来‘争利’之?”

“第二,我们厂的土地是军垦荒地,职工是军属,产品是外贸商品,每一步都符合政策规定,接受基地和地方政府双重监督,账目清晰可查,不存在‘管理混乱’。”

“第三,社队企业也好,军属厂也罢,都是在国家政策允许下,探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路子。如果因为发展快、效益好就被扣上帽子,那以后谁还敢放手干?怎么响应中央搞活经济的号召?”

她列举具体数据,引用相关政策条文,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既不卑不亢,又牢牢站在政策和道德的制高点上。

一番话完,会场里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和赞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