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挫败敌特的阴谋,沈令宁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绷紧了安全这根弦。
她知道这些盯上茶山的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茶山和奶茶店的内部管理愈发严格,对陌生面孔和异常情况的警惕也提到了最高级别。
多次开会整顿纪律,所有进出的物料都由专人保管,这也是她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她原本想着可以每把物料放在空间里保管,但这样她就需要辗转多个地方,还对团队成长不利,最终放弃。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孙大娘匆匆跑来车间叫她:“令宁,办公室有你电话,沪上打来的。
沈令宁讶然,她在沪上已没有亲人和旧识,是什么人会电话给她?
电话那头是一个带着明显吴侬软语口音、略显苍老焦急的女声,信号时断时续,夹杂着电流的杂音。
“是……是令宁姐吗?我是……阿苗啊!你母亲沈太太从前身边做事的苗秀英,你还记得吗?”
女饶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苗姨?
沈令宁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温婉清秀、总是安静地跟在母亲身边打理琐事的女子形象。
这是母亲当年极信任的人之一,只是动乱时她回乡下老家了,再没见过。
她心头一紧,稳住声音:“苗姨?我记得您。您怎么找到这里来的?您还好吗?”
“我……我还好,令宁姐,长话短,电话不方便……”
苗姨的声音压得更低,语速加快。
“我听有人在打听你,也……也在偷偷找沈家老宅当年没被抄走的一些东西!是一些很重要的老文书、地契房契,还有你外公留下的一些笔记凭证……
太太当年预感不好,悄悄托人藏起来的,具体地方只有太太和经手的老管家知道,老管家前年也走了……”
沈令宁的心猛地一跳!
沈家当年的资产和文献,在变故中被查抄殆尽,竟然还有遗漏?
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寻找?
苗姨继续急切地:“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什么来头,但感觉来者不善!令宁姐,你现在有出息了,上了报纸,树大招风啊!
你一定要当心!如果能找到那些东西,或许……或许对你,对沈家以后……”
电话到这里,信号变得极其糟糕,苗姨后面的话断断续续,只听到“千万心”、“联系不便”等零星词语,随后便是一阵忙音。
沈令宁握着话筒,久久没有放下。
心中波澜起伏。家族旧事、母亲的身影、神秘的遗留物、还有此时恰好在寻找它们的人……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让她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危险气息。
“这么巧?”
她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冷意。
敌特为了打击茶山项目,把她查了个底朝,想必也挖出了她沪上资本家的出身。
如今这所谓的“寻找家族文献”,是真的有沈家旧人想物归原主,还是……敌人设下的又一个圈套?
想利用她对家族旧物的感情,引她入局?
或者,那批文献里,真的隐藏着什么对敌人来也至关重要的东西?
无论哪种可能,这潭水,都比她想象的更深。
她不能贸然行动,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沈令宁没有立刻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或对陷阱的担忧郑
她迅速冷静下来,意识到无论对方目的为何,自己都必须掌握主动权。
被动接招永远会慢一步。她需要一个新的平台,一个更合法、更公开、也更便于她行事和获取信息的身份。
一个计划在她脑中逐渐清晰——是时候,将“福宁茶话”这块招牌,做得更大,立得更稳了。
她想起闲暇时听福宝起前世那些风靡全球的奶茶品牌的运营模式,搞加盟,快速的扩展和品牌化……
她要借此,织就一张属于自己的信息与资源网络。
虽现在非常时期,但以茶山名义,也不是没有机会。
沈令宁没有急于去核实苗姨消息的真伪,也没有立刻动身前往沪上。
在敌暗我明的情况下,冲动是最大的不智,她需要积蓄力量,改变态势。
经过周密筹备,基于经济发展和安置军属的考虑,征得了基地和赵长河的同意。
沈令宁决定在省城长安,正式注册成立“福宁茶话文化管理公司”。
这不仅是将奶茶店业务品牌化、规模化,更是她构想的,一个集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文化交流、甚至一定程度信息汇集于一体的合法平台。
以松涛沟基地出面,以扩大基地农业品牌发展为目的公司成立申请半个月时间就审核筹备好了。
申请批下来,第一时间就让远在长安的姜卫东进行一系列的动作,在长安市中心南大街的一间带院子的二楼里租办公场地;
这一两年的合作,姜卫东早不是刚退伍时拘谨的模样,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帮沈令宁处理了大大在长安的事务。
也挡下了不少应酬和麻烦。
在经过简单的装修布置后,院终于挂牌。
公司成立仪式没有大张旗鼓,但邀请的宾客却颇有分量。
沈令宁通过赵长河、基地以及之前积累的人脉,向省城商业、外贸、轻工、文化等系统的相关人士,以及一些有名望的民主人士、老字号传人发出了邀请函。
成立大会暨品鉴会,设在长安一家颇有格调的招待所会议厅。
厅内布置得简洁而不失雅致,墙上挂着介绍秦南茶文化和松涛沟军属厂发展历程的图片,空气中弥漫着“福宁茶话”特色奶茶和精致点心的香甜气息。
沈令宁穿着一身得体的深蓝色卡其布列宁装,剪裁合体,衬得她干练又精神。
她站在台上,面对台下诸多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从容不迫地致辞。她没有过多提及个人艰辛,而是重点阐述了“福宁茶话”的理念:
挖掘本土茶文化,创新饮品业态,带动松涛沟原料种植,解决军属就业,丰富群众生活,同时积极探索将地方特色产品与文化相结合,推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