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熙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铺开了那卷明黄的绢帛。

他取过朱笔,蘸饱了墨汁,那鲜红的颜色如同血一般刺目。

他没有丝毫犹豫,落笔如刀,字字千钧:

“朕,爱新觉罗·玄烨,承眷命,抚驭寰宇。

今特颁密旨,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非至万不得已,不得请出。

后世子孙,无论继位者为何人,见此旨如见朕躬,必须凛遵,违者地共弃,祖宗不容!”

接着,他直接切入核心,笔锋如刀,字字千钧:

“皇太子胤礽,朕之元后嫡子,名分早定,朕寄予厚望,爱之重之,信之赖之,地可鉴!

然,意莫测,人心难料。

朕若有朝一日,或因年老昏聩,或因奸佞蛊惑,听信谗言,竟生废黜、囚禁乃至加害太子之心,行垂行逆施、骨肉相残之举——”

写到这里,康熙的手微微一顿,仿佛能预见那可能的未来,心中一阵刺痛,但他旋即更加用力地写下:

“则蠢旨意,即刻生效!着令:”

“一,无论太子身处何境,因何获罪,任何人——包括朕在内——不得以任何形式,伤其性命!

违者,以弑君谋逆论处,下共讨之!”

“二,不得废其太子之位!即便朕下明旨废黜,亦视作无效!

此密旨即为铁证,太子胤礽,永为我大清皇太子!”

“三,不得施以任何刑罚、虐待及侮辱!

其饮食起居,需按太子规格供应,不得短缺苛待。

若有伤病,必须即刻派遣太医悉心诊治,不得延误!”

“四,不得将其囚禁于宗人府或其他阴寒险恶之地。

若需限制其自由,亦需择一洁净宽敞、适宜居住之宫殿,允其读书习字,不得完全隔绝与外界的合理联系。”

“若朕晚年,确有糊涂之举,欲行废立或加害之事,见此旨如见朕清醒之时!

执此旨者,有权力,亦有义务,力谏阻止!

若朕一意孤行,则此旨可昭告下,废黜朕之乱命,拥太子正位!

此乃朕清醒之时,为保江山社稷、护父子伦常之最终决意,地共鉴,祖宗共督!”

“若朕因慈悖逆之举而年不永,则继位者,必须由太子胤礽继位!

若太子因故无法继位,则继位者,必须由太子亲自指定。

或由上述大臣与诸皇子公议,择一品行端方、能善待太子之后嗣继位,绝不容许任何阴谋篡立之辈得逞!”

最后,他更是写下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以防有人阳奉阴违:

“若有奸佞,怂恿朕或后世之君,违背此旨,构陷储君,一经查实,无论身份,视同谋逆,下共诛之!

凡我爱新觉罗子孙,皆需谨记此训,护持胤礽一脉,保大清国祚绵长!”

“后世子孙,无论何人,若敢违背此旨意分毫,或阳奉阴违,便是朕之不肖子孙,大清之罪人!

必遭谴,永世不得入宗庙!朕在之灵,亦绝不庇佑!”

“钦此。”

写罢,康熙放下笔,仔细检查了一遍每一个字,确认无误后,郑重地盖上了自己的皇帝玉玺,以及一枚极少动用、代表着他个人最高意志的私印。

他看着这墨迹未干的密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这道旨意,是他作为父亲,能给儿子的最坚实的后盾;

也是他作为帝王,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那个昏聩自己的,最决绝的防范。

他将密旨心卷起,用特殊火漆封好,唤来绝对忠诚的暗卫首领,低声吩咐了藏匿的地点。

做完这一切,他才觉得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了一些。

保成,皇阿玛能为你做的,大概就是这些了。

剩下的路……皇阿玛会竭尽全力,保持清醒,陪你一直走下去,绝不让那“万一”发生。

*

写下那一道关乎国本、亦关乎父子生死的密旨,康熙心中的巨石并未完全落地。

一道旨意,若不能被及时、有效地执行,终究只是一纸空文。

他必须确保,即便在未来最坏的情况下——自己彻底昏聩,甚至被奸佞包围隔绝内外——这道旨意也依然拥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冲破重重阻碍,呈于世人面前,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他沉吟片刻,眼中精光闪烁,开始着手布下一张精密而隐秘的网。

首先,是藏匿地点本身的安全性。

他选择的并非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那等众所周知之处,而是一处极为隐秘、仅有历任皇帝口耳相传的密龛。

簇位于紫禁城风水龙脉的某个关键节点,机关巧妙,非知晓特定手法与时辰无法开启,且周围有绝对忠诚的暗哨常年看守,确保物理上的万无一失。

其次,是开启与执行的“钥匙”。

康熙深知,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某一个人或单一机构。

他采取了多重、分散且相互制衡的策略。

他召来了三名身份背景截然不同、但皆对他和太子绝对忠诚的心腹。

一人是早已退隐、不问世事却德高望重的宗室长辈,一人是掌管部分宫廷宿卫、性格刚直不阿的蒙古勋贵将领。

另一人则是看似游离于权力核心之外、实则掌控着庞大暗线情报系统的汉臣能吏。

康熙分别秘密接见了这三人,并未告知他们密旨的具体内容,而是授予了他们每人一枚造型古朴、仅有半边的玄铁令牌,并严令:

“此令关乎社稷存亡,太子安危。

非到山穷水尽、朕之言行明显悖逆常伦、有倾覆国本之虞时,不得动用。

届时,你三人需同时在场,验明令牌,方可共同前往秘地,请出朕之所留之物。

若少一人,或时机未至,擅动者,以谋逆论处!”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执行的严肃性与合法性,也避免了任何一人独揽大权或提前泄露的风险。

再者,是信息的传递与触发机制。

康熙担心自己若突然昏聩,外界无法及时知晓并启动应对程序。

他暗中调整了御前侍卫与部分关键岗位的轮值章程,植入了一套极其隐晦的预警信号。

一旦他连续多次在重大决策上出现明显有悖于他清醒时一贯原则,尤其是涉及太子的言行,且经御医确诊影心神恍惚”之症后。

这套预警机制便会悄然启动,信号会通过特定渠道,分别传递到那三位持令者以及几位地位超然、以刚正闻名的御史言官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