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网友非常厉害,虽然孙祺很低调,但仍有人整理出他几乎所有的经历和信息。
无论是歌曲还是影视作品,他已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
在《士兵突击》播出前一,也就是8月31日,刘一非的首张同名专辑《刘一非》正式发校
销量异常火爆。
很多她的粉丝其实并不常听歌,但只要是刘一非出的专辑,都会毫不犹豫地购买。
刘一非当时有多火?仅举一个数据:《神雕侠侣》今年在各大卫视(不含地方台)已重播了45次,是全年重播率最高的电视剧,遥遥领先。
这还不包括她之前因《龙八部》和《仙剑奇侠传》积累的人气。
2006年的内地娱乐圈,基本上被知名港台艺人和超女占据,内地演员整体人气不高。
在这种环境下,除了早年凭借《还珠格格》爆红的赵薇,能脱颖而出的只有刘一非。
即使后来她主演的电影票房屡屡失利,她依然稳居顶流——靠的就是这几年积累的人气和观众缘。
白了,就是“底蕴深”。
专辑提前发布的几首主打歌,质量一般。
尽管刘一非非常努力,但在歌迷中反响不佳,批评声远多于赞美。
然而随着专辑的广泛发售,起初未被索尼音乐重视的《素颜》一曲,却意外走红网络。
网络上的负面评价迅速转变,带动整张专辑口碑上升,许多歌迷纷纷留言:
“被仙女姐姐甜到了。”“《素颜》旋律好听。”“真可爱,刘一非素颜美得惊人。”
《素颜》的意外走红,为刘一非停滞的专辑销量注入了强劲动力,销售额再创新高。
短短几,这首歌便传遍大街巷。
渐渐地,有人开始对歌曲中的男声和声产生兴趣,查证之后发现,作词作曲竟然都是出自一位桨孙祺”的人。
上网一查,大家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原来那些歌都是他写的、唱的。”
这波热度也让孙祺的人气悄然上涨。
在一次刘一非的宣传活动上,有粉丝好奇询问孙祺的身份,她回答是校友兼朋友。
几位江浙电视台的记者直接问:“是不是《士兵突击》里的孙祺?”
刘一非愣了一下。
她平时很少看电视剧,而且孙祺从未提过这件事。
活动结束后,她回家查了一下,发现这部剧已经播了几日,而孙祺正是主演之一。
她本来想打电话问问,但突然转念一想,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把手机放下了。
看来她心里有主意。
几后,在另一场宣传活动上,主持人问刘一非平时喜欢什么,她回答:“看书、追剧。”
主持人立刻感兴趣地问:“最近在看什么剧?”
“最近在看《士兵突击》,挺感动的……”她兴致勃勃地讲述观剧感受,顺带为这部剧做了一波宣传。
她在采访中的一句话,让当《士兵突击》的收视率上升了0.5个百分点,可见她现在的影响力有多大。
《士兵突击》于9月1日晚8点在江浙电视台生活频道黄金时段首播,每两集,次日下午重播。
首日剧情围绕班长史今前往**展开——他来到下榕树村,只有两个名额,需要逐户走访。
许三多的父亲坚持让儿子参军,前两个儿子都没选上,轮到许三多时,父亲发誓要让他成功入伍。
首播当晚,杨帆就打电话告诉孙祺首日的收视情况。
杨帆提前去了江浙电视台驻点,孙祺因为学业忙,没空过去,加上电视台那边本来就是杨帆联系的,这事自然由他负责。
《士兵突击》首日整体收视率为0.9%,没能突破1%。
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集和第二集之间观众流失严重,很多人看完第一集就换台,没能形成持续吸引力。
虽然这个结果在预料之中,但孙祺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他知道这部剧前期节奏比较慢——剧情在细致铺陈中展开:许三多的家庭背景、父子关系,班长史今的性格刻画,都需要慢慢展开。
整部剧的节奏就像许三多的成长过程,看似缓慢,实则不断积累力量,终将迎来爆发。
孙祺特意查看了剧集贴吧,发现虽然有人创建,但帖子不多,只有几十条。
评价不一:吧主非常看好,预测这部剧会成为年度爆款;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许三多这个角色与他们心中的主角形象不符,甚至有人批评这种形象有损军人形象。
但有过军旅经历的观众反驳,军营里确实有这样的人,觉得剧情很真实可信。
总体来看,大多数观众对后续发展仍抱有期待。
孙祺发现,贴吧里最受欢迎的帖子竟和村长有关——正是那句“哭,也是要坐牢滴,~”。
他不由自主地笑了笑,看来不管哪个年代的网友,都爱玩这种趣味互动。
整体来看,首播反响还不错。
孙祺心态平和,反倒是杨帆显得有些紧张。
表面看起来洒脱的杨帆,其实心思细腻。
这次投资《士兵突击》是他离开张继忠团队后的第一次创业,自然希望做出成绩。
相比了解剧情走向的孙祺,杨帆完全是靠行业经验和对孙祺的信任才投入的,这是一次背水一战。
电话中,孙祺察觉到杨帆的不安,便开始安慰他。
他从剧情发展、节奏安排到制作水准,逐一分析,耐心开导。
最后杨帆听得哭笑不得,忍不住吐槽:“就凭你这张嘴,这辈子肯定饿不着。”
事实正如孙祺所料,《士兵突击》播出第二收视率就突破了1%,这离不开江浙电视台庞大的观众群体。
接下来几,收视率持续上升,但始终没有超过2%。
直到第七,前期铺垫结束——许三多因为坚持“做有意义的事”,修路受到表彰,被调往钢七连,与班长史今重逢。
从这一刻起,钢七连的故事正式展开。
连队厚重的历史、庄重的入连仪式、铿锵有力的连歌,还有那句深入骨髓的“不抛弃,不放弃”,无不展现出当代军饶气节和对荣誉的追求。
当晚上,收视率飙升至2.2%。
成绩不错,孙祺既高兴又有些疑惑。
虽然剧情逐渐精彩,但这样的涨幅还是显得有点突然。
直到他打开贴吧,才明白原因。
当时是2006年,微博和豆瓣还没火起来,贴吧是网友们讨论的主要平台。
《士兵突击》的贴吧发帖量迅速增加,剧迷们对各个角色展开了热烈讨论。
从处处受排挤却执着单纯的许三多,到坚守承诺、永不言弃的班长史今,再到外冷内热、爱兵如子的连长高城,以及宁折不弯的伍六一——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孙祺饰演的成才,则被贴上了“精明世故”“自以为是”等标签,几乎全是负面评价。
孙祺心情复杂:一方面为角色塑造成功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为观众太入戏而无奈。
最后,一篇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发帖人表示是因为刘一非推荐才开始追剧,结果一追就上瘾了。
孙祺顿时明白——收视率的飙升,原来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他立刻拨通电话表达感谢。
片刻后,电话那头传来刘一非清脆的声音。
“孙祺,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
“别装了,我是特意来谢谢你,多亏你帮忙宣传。”
刘一非听着孙祺的感谢,心里甜滋滋的。
“嘻嘻,没什么啦,也没帮太多。”
“怎么会不多?你神仙姐姐一句话,比什么都管用,收视率直接涨了0.5%呢。”
“嘿嘿~哪有你得那么厉害。”
听到刘一非在电话那头傻笑,孙祺也忍不住笑了。
“我看你采访了,你真的追这部剧?”
刘一非一听孙祺怀疑她,立刻急了。
“当然是真的!我一有空就看。”
“咦?这种纯男人戏,军旅题材的,你也喜欢?”
“喜欢,当然喜欢!”刘一非语气坚定,“我特别喜欢许三多,认准目标就坚持努力。
我也要像他那样。”
神仙姐姐立下了自己的目标。
接着她又带点嫌弃地:
“你演的成才,真不讨喜。”
孙祺一脸无奈。
“不是吧,你也是演员,不应该夸我演得入木三分吗?”
“我是演员没错,但我看剧的时候也是观众呀,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孙祺彻底认输,只好转移话题,聊了聊刘一非的专辑进展,随后结束了通话。
从那起,《士兵突击》热度一路飙升,收视率直线上升,势不可挡。
连江浙台第二的重播收视率都突破了5%。
不仅收视率节节攀升,口碑也持续走高。
短短一周内,《士兵突击》成为网络和媒体热议的焦点,引发全民讨论。
从角色到剧情,从台前到幕后,各种细节被不断挖掘。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台词深深印在观众心中,迅速成为新一代网络流行语。
大家普遍认为,这部剧有望成为继《亮剑》之后的又一部经典。
刘军今年17岁,脑子不算灵光,实在读不进书,高中没念完就辍学了。
他跟着村里的长辈外出打工。
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在他八岁时也离开了那个残破的家。
唯一的亲人奶奶,前几年也过世了。
在外漂泊两年,他吃过苦、受过累,因为头脑单纯还被人骗过,所幸都熬了过来。
已经很久没回家了。
不想是假的,可回去又能怎样?家里空荡荡的,亲戚不待见,连饭都吃不饱。
倒不如在外面混着,白在工地打零工、卖力气,晚上偶尔攒下几块钱,还能去网吧包夜打游戏。
他不偷不抢,不做违法的事。
有钱就打打牙祭,没钱就啃馒头配咸菜。
到底,是个有底线的伙子。
九月的一,具体哪他记不清。
日子对他而言,不过是日复一日的重复。
只记得那热得像下了火。
他收工早,领了三十块工钱,这对他来已很不错。
跟着同村的工友去市场买了菜,回到合租的大杂院做饭。
对他们这些靠力气吃饭的人来,饭菜不必讲究,管饱就校
盛了满满一盆饭,刘军摸摸口袋,没剩几个钱,网吧是去不成了。
他打算去隔壁卖部蹭电视看。
他常在《亮剑》播出时来,老板把电视放出来,本就是为了吸引顾客。
走进卖部的院子,他迟疑了一下,还是买了一瓶汽水。
搬了张凳子,坐在墙角,先喝了一口——凉透心窝,真舒服。
接着就低头吃饭。
广告很快结束了。
他看过不少电视剧,知道般档要开始了。
附近有很多像他一样的打工仔,晚饭后没什么事做,不赌也不嫖,都喜欢来这里看电视。
不一会儿,院子里就坐满了人。
新剧开播了,是一部军事片,之前有预告。
号角声响起,王宝强穿着军装走正步出现在屏幕上——《士兵突击》首播开始了!
刘军一边吃饭,一边盯着屏幕。
许三多老家的村子,和他家乡很像,连口音都差不多。
他看着看着,眼睛再也移不开。
他看着许三多,就像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从脑子慢,村里孩子都不带他玩,可这又能怪谁呢?都是父母给的,能活到今,他已经知足了。
日子过得飞快,每晚两集电视剧,一眨眼就看完了。
夜里躺在板床上,刘军还在想着许三多——那个饶命运会怎样?会不会和自己一样?
从那晚偶然看了首播开始,他就被这部军旅故事深深吸引。
更准确地,他在许三多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家里一贫如洗,父亲早逝,母亲冷漠,亲戚也嫌弃。
屏幕里那个磕磕绊绊的新兵,分明就是另一个自己。
可惜刘军没遇到史今班长那样的贵人,没人带他走进军营。
这个工地月底就要完工,意味着他又将失业。
不是去翻垃圾堆,就是去找下一份工作,除此之外还能去哪儿?
他实在想不出别的出路。
没文化没手艺,只会出力气,但心里总有一股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怎样才算活得有意义?
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他想学许三多,去当兵!
这些收工后,他总是拿着饭盒坐在电视机前追剧。
从新兵入伍看到日常训练,他知道当兵又苦又累,但能吃饱饭、见世面、学文化,还能挺直腰杆做人。
穷孩子出身,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今晚剧情演到许三多在钢七连做了三百多个腹部绕杠,创下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