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6小说 > N次元 > 满天星辰也不及你 > 第6章 一球一世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总裹着黏腻的热气,潘逸冬的训练服拧出的汗水能在地板上积成水洼。

在俱乐部的两年里,他就像台上满弦的时钟,每不亮就往球馆跑,夜里踩着路灯的影子回宿舍,连过年都只歇了三——大年初二就抱着球拍找杨教练加练。

16岁生日刚过,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的通知贴在了公告栏上。潘逸冬盯着那张红纸,指尖反复摩挲着两个字,想起十岁那年第一次拿省冠军时,杨教练的你的舞台不止这么大。

出发去赛场那,杨教练往他包里塞了袋炒花生:紧张了就吃两颗,当年赵祥去打全国赛,我也给带了这个。

赛场在北方一座体育馆,刚踏进大门,潘逸冬就被扑面而来的气场震住了。各省的选手穿着印着队徽的运动服,有的在热身区挥拍,有的围着教练看战术录像,连空气里都飘着股紧绷的竞争味儿。

他攥了攥口袋里的花生,咬开一颗,脆生生的香味让心跳稳了些——他在心里跟自己:一分一分拼,赵祥能站在这里拿冠军,我也能。

组赛打得不算轻松,有场对阵东道主选手的比赛,对方主场优势拉满,观众的欢呼声差点盖过球拍击球的脆响。

潘逸冬咬着牙,把平时练的反手拧拉、正手快攻全用上,最后凭着一个擦网球险胜。下场时,他的运动袜能拧出水,却笑着跟教练比了个手势。

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那,他站在球员通道里,看见迎面走来一群人——最中间那个穿着总队队服的,正是他贴在床头多年的偶像,赵祥。

赵祥比照片里更挺拔,手里拿着战术板,正跟队员着什么。潘逸冬的心跳瞬间漏了半拍,下意识想躲,却被赵祥注意到了:你是杨教练的徒弟?上次省赛看你打球,挺有劲儿。

简单一句话,让潘逸冬的脸瞬间红到耳根,连的声音都发颤。他偷偷盯着赵祥的握拍姿势,看他指尖如何发力,击球时手腕怎么转动,把这些细节像刻印章似的记在脑子里。

决赛场馆的灯光亮得晃眼,观众席上的加油声浪一波接一波。潘逸冬的对手是蝉联两届冠军的种子选手,开场就以3:0领先。

他擦了把汗,想起杨教练的别慌,找他的弱点——前几局观察下来,对手正手强但反手弱。调整战术后果然起效,他开始专攻对方反手,时不时用球调动节奏,比分一点点追了上来。

最后一局打到10:9时,全场都安静了,所有饶目光都集中在球台上。潘逸冬深吸一口气,发球、相持、侧身拉弧圈,球擦着对方球台的边线落地——裁判举起手,宣布他获胜。

掌声和欢呼声瞬间炸响,潘逸冬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自己拿了冠军。他跑向教练席,跟杨教练紧紧抱在一起,眼泪混着汗水往下淌。

颁奖时,他接过金牌,沉甸甸的金属触感贴在胸口,忽然想起时候对着出租屋墙壁练球的日子,想起那些磨破的球拍、写满战术的草稿本,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

赛后表彰仪式上,他的照片被挂在了光荣榜最显眼的位置——正上方就是赵祥当年夺冠时的照片。

杨教练拍着他的肩膀,笑得眼睛都眯了:你看,现在你跟偶像并肩了。

潘逸冬盯着两张照片,突然觉得心里某个空缺被填满了,就像时候攒够零钱买到新球拍那样踏实。

拿到奖金那,潘逸冬没舍得买任何东西,直接揣着现金回了家。推开门时,母亲正在择菜,看见他回来,手里的菜篮子掉在地上。

妈,以后不用再去饭店揉面了,我能养活你们了。他把钱递过去,母亲攥着那叠还带着体温的钞票,眼泪落在上面,晕开一片湿痕。

潘建军站在一旁,摸着他的头,半没出话,只是重复着好,好,我儿子长大了。

全国赛的亮眼表现,很快传到了总队。没过多久,总队的调令就寄到了俱乐部——破格录取潘逸冬为二线队员,16岁的他成了俱乐部史上最年轻的队员。要知道,赵祥当年是17岁才进总队的。

消息传开,连食堂打饭的阿姨都笑着跟他:冬冬,以后成了世界冠军,可别忘了回来吃我做的红烧肉啊!

潘逸冬红着眼眶点头,他知道,这张调令背后,是无数个凌晨五点的球馆,是磨破的十几双球鞋,是杨教练无数次陪着他加练到深夜。

进了总队,潘逸冬的生活更忙了。平时他还回俱乐部训练,跟熟悉的队友一起打比赛,为俱乐部争荣誉;一有国际赛事集训的通知,就立刻收拾行李去总队。

作为二线队员,上场比赛的机会不多,但他从不偷懒——一线队员训练时,他就坐在场边记笔记,看他们怎么跑位、怎么应对突发情况;训练结束后,他还会留下来对着发球机加练,直到保安来催伙子,该锁门了。

有训练结束,教练叫住他:潘逸冬,接下来你给安成然当陪练。

安成然这个名字,潘逸冬早有耳闻——他是目前总队新晋的最炙手可热的选手,球技顶尖,拿过不少大赛的冠军,但脾气也出了名的冲。

第一次配合训练时,潘逸冬有点紧张,喂球时稍微慢零,就被安成然当场怼:这球喂得像坨烂泥,你到底有没有用心?

尖锐的话像石子砸在心上,潘逸冬的眼眶瞬间红了,却没敢反驳,只是攥紧球拍,默默调整姿势。

那晚上,他在宿舍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拿出笔记本,把训练时的失误一条一条列出来:喂球速度慢0.5秒侧旋球旋转强度不够落点偏差3厘米。

接下来的日子,他每提前半时到训练馆,对着墙练喂球节奏,直到能精准控制每个球的落点和旋转。

慢慢的,他发现安成然的指责虽然难听,却句句都戳在点子上——比如他提醒反手击球时手腕要再下压,让潘逸冬的反手稳定性提高了不少;别总想着进攻,防守要跟得上,教会他如何在相持中寻找反击机会。

有次加练到黑,安成然突然抛过来一瓶运动饮料:你这子,挨骂不还嘴,倒是有点韧劲。夕阳透过训练馆的玻璃窗,在他脸上镀了层暖光,跟平时那副桀骜的样子完全不同。

潘逸冬接过饮料,声了句谢谢安哥,两人就着余晖聊了会儿——安成然,他年轻时也总被教练骂,后来才明白,严才是真的帮你。

回老家俱乐部时,潘逸冬特意去找杨教练打听安成然。

杨教练泡了杯茶,慢悠悠:安成然是我带的第五个徒弟,赋是真高,就是年轻太傲气,不肯下苦功。他叹了口气,要是他能有赵祥一半的拼劲,早就拿大满贯了。

这番话让潘逸冬心里亮堂起来——原来安成然的,藏着对乒乓球的认真;他的指责,是希望后辈能少走弯路。

再回总队训练时,潘逸冬不再怕安成然的批评,反而会主动请教:安哥,刚才那个球我是不是应该早点侧身?

这个发球的旋转,我总控制不好,你能教教我吗?

安成然虽然话不多,却会耐心示范,有时候还会陪他多练一会儿。

有次模拟赛,潘逸冬凭着安成然教的反手快撕化解了对方的绝杀球,安成然站在场边,嘴角难得上扬:有点意思,继续保持。

夏季的雨总来得突然,有次训练结束下大雨,潘逸冬没带伞,正站在球馆门口发愁,就看见安成然开车过来:上车,送你回宿舍。

车里放着舒缓的音乐,两人没怎么话,却一点不觉得尴尬。快到宿舍楼下时,安成然突然:全国赛好好打,别给我丢人。

潘逸冬愣了愣,笑着点头:放心,我不会的。

车子消失在雨幕里,潘逸冬站在屋檐下,摸了摸口袋里杨教练给的炒花生,又想起光荣榜上自己和赵祥的照片。

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只要像赵祥那样拼,像安成然那样较真,总有一,他能站在国际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让国歌为自己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