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下令:“此次朝廷平定幽州之事,交由冀州兵马负责。
兖州、青州、徐州的各路将领三日后出发,返回各地驻守。”
在幽州的渔阳郡内,气阴沉,乌云密布。
春雨绵绵,滴落在房屋瓦片上的声音淅淅沥沥。
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在簇的一座大殿内,与将领鲜于辅交谈。
“开始出发前往渔阳郡治所。”
鲜于辅听到刘和的忧虑:“公孙度是否会同意并出任渔阳郡守?”
他对此做出回应,安慰刘和不必过于担忧。
他详细分析了幽州的局势给刘和听。
公孙度虽然占据了幽州六成地盘,但他的辽东军队兵力薄弱,战线过长,难以有效管理众多领地。
如果刘和的军队东进,公孙度可能选择领兵阻挡、退守城中或放弃渔阳。
但不论他如何选择,都难以避免战线过长、补给困难的不利局面,注定会失败。
在渔阳郡治所的巨府内,公孙度正在殿内焦急地来回踱步。
作为辽东太守,他一直为朝廷镇守边疆,但如今对刘和军队的逼近感到愤怒和不安。
他脸色阴沉,一拳重重地击在案桌上,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
当初和刘虞的协议被背叛,现在刘和的军队出现,让他心生警惕。
这时,一名士兵在殿外高声报告消息。
刘和与鲜于辅率领的兵马已至渔阳县北百里之地。
闻讯,公孙度愤怒至极,挥剑斩断案桌,怒骂刘虞为找死之徒。
尽管刘和是幽州牧刘虞之子,但在公孙度眼中,他只是个缺乏实战经验的二代子弟,对其并不畏惧。
真正让公孙度担忧的是鲜于辅。
此人在幽州内外享有极高威望,不仅汉人信服,连塞外的胡人也对其心悦诚服。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认为,刘虞派鲜于辅联络胡人。
公孙度父子对胡饶态度极为强硬,主张镇杀而非和平共处。
他们骂刘虞表面君子实则包藏祸心,担忧胡人会作乱,若鲜于辅带领的胡人军队南下,他们将成为汉家的罪人。
公孙康询问,邺城朝廷对此是否会有所行动。
公孙度冷笑回应,邺城的刘备恐怕希望他们与刘虞互相争斗,坐收渔翁之利。
公孙度在幽州势力庞大,并不惧怕其他诸侯,唯独对冀州的刘备心生忌惮。
公孙度的实力无法与刘备硬碰,只能退回辽东。
此时,公孙康向父亲提议与刘备合作,一举铲除刘虞,平分幽州,继续维持公孙家族在辽东的统治地位。
然而,公孙度却持谨慎态度,认为不能将刘备想得太简单。
他决定先快速解决刘虞,再图幽州全局。
他询问二儿子公孙恭的军队到达情况,得知其军队即将抵达渔阳郡。
同时,他强调必须迅速行动以打刘和与鲜于辅措手不及。
对于刘和,他希望能够活捉以威胁刘虞,若无法活捉则直接杀掉。
鲜于辅对此深表担忧,明白强行攻城毫无胜算。
他和刘和正在商讨下一步行动计划。
消息传来,公孙度已对我方心生杀意。
一旦他从辽东调集精兵突袭,我们的营地将难以抵挡。
刘和深感忧虑。
他提议,利用兵马优势先下手为强,强攻渔阳县城池,三日可破。
然而,鲜于辅却持不同看法,他提醒刘和,冀州渤海北部边地距离此处不远,刘备势力随时可能介入。
我们必须夺回战略要地渔阳郡。
面对质疑,鲜于辅并不建议坐以待保
他提出一个计划:只要公孙度一死,辽东军将分崩离析,我们便可轻易拿下渔阳郡。
刘和对此有些疑虑,毕竟刺杀公孙度绝非易事。
公孙度用人唯亲,身边都是心腹。
然而鲜于辅却认为这正是机会所在。
公孙度的亲信众多,难免会有被冷落的亲属,产生不满和怨言。
他坚信,只要策略得当,就一定能找到刺杀公孙度的机会。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人性。
现场的气氛再次紧张而沉默,刘和与鲜于辅的幽州大戏即将上演,而皇叔刘备虽迟但到,或许将带来新的变数。
他已经暗中联络了一批对公孙度心怀不满的公孙氏族员。
这些人会作为他的助力。
鲜于辅建议刘和写一封密函给公孙度,只要公孙度离开府邸,便必死无疑。
听到这个计策,刘和欣喜若狂,对鲜于辅的智谋敬佩至极。
虽然鲜于辅坦言无法保证行动的成功,但他们已经在渔阳县城池中布下了探子。
夜幕下,在渔阳县城池的一处幽静院落中堂内,灯火通明。
身披儒袍、脸戴面具的李儒正站在屋子中间,听取一名守卫的汇报。
守卫表示公孙度已经决定和鲜于辅决一死战,并已调来其次子公孙恭的兵马。
李儒对此冷笑一声,认为公孙度可能等不到公孙恭的兵马到达渔阳就会遭遇不测。
他预测公孙度很快就会被除掉,因为刘虞老谋深算,不会贸然行事。
听到这个定论后,守卫愣住了,他不明白为何公孙度会这么快遭遇危险。
但李儒并未解释原因。
尽管渔阳刚刚落入公孙度手中不久,结局已然注定。
公孙度的地盘已经展现眼前,他的影响力使得无人敢于轻易挑战他。
听闻公孙恭的兵马将在三日内抵达城外,城内更有万余精锐之士,李儒却轻蔑一笑。
他清楚公孙度的实力并非传闻中的那般强大。
他用人唯亲的策略存在极大的风险,因为一旦利益分配不均,怨念便会滋生,甚至可能导致他死于族人之手。
公孙度试图刺杀鲜于辅,而鲜于辅同样想置公孙度于死地。
从锦衣卫传回的情报来看,李儒确信公孙度将先于对方被刺杀。
他提议不要出手相救公孙度,反而可以利用他的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计划是扶持公孙康上位,掌控辽东军,并利用公孙度的死来算计刘虞。
李儒冷酷地表示,只要能够占领幽州,他饶生死并不重要。
他进一步指示守卫去联系渔阳郡内的豪强势力,让他们投靠朝廷。
尽管任务艰巨,守卫还是接受了这一指令。
他知道豪强势力并不愿意归顺主公刘备,因为刘备的官学和屯田政策一直在打压他们。
然而,李儒自有他的策略与手段,他决心利用一切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诸侯纷争下间,刘备独树一帜,对豪强打击力度空前。
他将豪强原有利益悉数掌握,再公平分配,但落入豪强手中的利益仅余十分之一。
这种局势,让人难以忍受。
李儒深深叹息,并指出刘备已成汉域第一诸侯。
对于审配、陈宫、陈登背后的家族及冀州审氏、兖州陈氏、徐州陈氏的状况,李儒质问守卫令其哑口无言。
他强调,若渔阳郡内的豪强足够聪明便会投靠刘备,否则只能被历史淹没。
最后,李儒命令守卫传递消息给刘备,准备进军北上冀州渤海郡北部边地。
刘备在魏郡邺城连夜收到消息后迅速反应,决定连夜赶往渤海。
到达冀州渤海郡的城池后,刘备与军师祭酒郭嘉等人商讨战事。
将领如赵云、张飞、吕布、公孙瓒等人聚集,关羽则被派遣守卫魏郡,协助的是华雄、胡轸、张济。
陈到固守邺城。
刘备透露,李儒与太史慈已先行潜入渔阳县城。
朝廷即将对幽州展开征战,旨在收回被割据的北疆。
此战略大方针为先平北方再攻南方。
渔阳郡是朝廷军队进入幽州的桥头堡,刘备指出必须先占簇。
他信心满满,因过年期间彩票驿站的收入使征战物资充足。
公孙瓒挺身而出,愿为先锋大将攻取渔阳。
原本他是幽州军阀诸侯之一,虽曾南下争夺冀州失败而归顺刘备,但此刻决心为先。
重归幽州,公孙瓒再展雄风,恳请刘备任其为先锋大将。
刘备欣然应允,并任命严纲为副将,二人引领五千骑兵先校
此时,幽州渔阳郡的治所渔阳县内,新府邸中热闹非凡,新任渔阳郡守刘和正在为辽东太守公孙度设宴。
然而,刘和心中充满忧虑和忌惮,对于如何处置公孙度有着深深的顾虑。
护卫安抚他道,一切准备就绪,只要公孙度踏入府邸,必将必死无疑。
夜色渐深,豪华的马车在城中长街上缓缓行进,周围环绕着精锐的兵马。
此时有部将建议公孙度趁此机会对刘和发起攻击,擒住刘和便可压制刘虞。
但公孙度还未对此做出回应。
很快,有人向公孙度汇报了消息。
“百分百确定,刘和仅带百余名亲兵进城。”
公孙度听到消息后非常兴奋。
“真是太好了!”
公孙度大笑。
此时,城外军队并未有动作。
“区区的百人队伍,轻而易举就能一举歼灭。”
他补了一句。
提及这是渔阳,而不是蓟县。
“刘和目前处于劣势,城中兵力足以应对他一千倍。”
公孙度信心满满地表示。
他命令一名部将带领三千人马前往城外等候消息,一旦得知刘和被擒的消息,立刻攻打鲜于辅的营寨。
此时正是出击的好时机。
部将接受命令离去。
接着,公孙度转向另一名青年公孙浩。
“你带领两千兵马,带上百架大型床弩,将刘和所在的府邸严密包围。”
他命令道。
对此战,公孙度信心满满,决心无论谁都无法从那个府邸逃脱。
公孙浩也接受了命令离去。
与此同时,在城中的一处豪华府邸内,程家正在经历一场紧张的对话。
程家是当地的豪门贵族,他们的府邸建在城中最高的地方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程家内部奢华至极。
家主程通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身上散发出的威严让人难以忽视。
此刻殿内的其他两人分别是李儒和太史慈。
李儒询问程通的决定,而程通则表示他需要听到刘虞的诚意后再做决定。
他对幽州的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刘虞还是公孙度,都无法轻易掌控整个幽州。
在冀州北上的大潮中,唯一的赢家,是皇叔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