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6小说 > N次元 > 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 > 第650章 借鉴古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师父,为什么我感觉自己明白了很多,很多时候觉也在,但还是会有很多困扰,有很多境遇下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呢?”

“这个呀,你们借着我很简单的认识到了很多东西,也去理解了。

但这个认识到的很多东西,只是认识到,跟自己做到是两回事儿。

还有一个很扎心的点,师父也没。”

“师父什么扎心的点啊?”

“你真想听啊?”

“师父您。”

“有的人悟性不够,我在强行帮着提高认识,以及帮助修改思考规律,或者叫提升智慧与悟性。换句话,当人觉得自己悟性好的时候,其实是假的。当人觉得自己懂聊时候也要注意了,有可能陷入了自己觉得的相之郑

如果真的如自己认为的悟性高,悟性好的话,那早就有正确的认识会修行了。也早就明白那些佛经道经到底在讲什么了。

实话扎心不家伙?”

“不扎心的师父,是实话。”

“你能坦然承认,明你悟性好。很多人碍于面子,不承认自己的不足,又如何能够有长进呢?

师父有时候敲打时总是直几句言。

若我用经书形式去敲打,那就会变成;

诺:坛经中所言愚昧劣根者,遇真妙法而不得,乃至污蔑疑惑。

或:道经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为道。

这就是传中的文绉绉怼人,让人不知道怼的是自己。”

“是的诶师父,那种什么劣根,然后如何如何一些饶话,就是古语怼饶啊。很多人觉得的不是自己,自己不是劣根,别人是劣根。如果自己真如自己所想,那也不用看经开悟了啊。”

“聪明,因为万经之首真的有,它没有文字,它的表达方式就是师父常言的万事万物中,乃至当下的起心动念中,真经不在外面,外面的经都是人写的。

再直白的讲,佛经啊,不是佛写的,对这个世界来讲算是佛经。

道经啊,也不是道写的,对这个世界而言也算是道经,实际都是人写的。

如;六祖不识字,写不了坛经。坛经的来源在于听法者的记录,并不完全。

原始版本?为慧能在韶州大梵寺讲法时,弟子法海将其语录整理成坛经,后经后人增订,形成不同版本,如敦煌本、惠昕本等。??(关键在于,整理语录与增订这一词上。你可以理解为,不全是当时六祖的话,只有一部分是。)

争议观点?,学者胡适曾提出坛经可能由慧能弟子神会编撰,但此法未被主流学界广泛接受。??

现存版本包括敦煌本(最早)、宗宝本(流传最广)等,内容略有差异但核心教义一致。??(意思是内容不一样,大致意理是一样的。)

而地藏经也不是地藏所写,地藏经全称地藏菩萨本愿经,由唐代高僧实叉难陀翻译自梵文,其内容为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宫为母法时所述。

你可以理解为,释迦摩尼跟自己妈妈唠嗑,然后有人记录了些话,又被其它人理解整理修改添加,在经过翻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由唐代高僧玄奘翻译。

玄奘?(602年-664年)是唐代着名高僧、佛经翻译家,其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属般若经类精要之作,全文仅260字却涵盖《大般若经》六百卷的核心思想,以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等哲学命题闻名。该译本因文字精练、便于持诵,成为汉传佛教最流行的版本。??

心经全称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过佛陀与舍利子的对话阐述大乘佛法心要,主张通过般若智慧超越世俗束缚,抵达觉悟彼岸。其核心思想包括照见五蕴皆空,无眼耳鼻舌身意等空观理论,强调破除执念以证得解脱。??

除玄奘译本外,历史上还有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等六种异译本,但玄奘版因简洁性广为流传。后世帝王如康熙、乾隆及书法家张照、汪由敦等均曾抄写此经,现存多种珍贵写本藏于故宫博物院。

以这三本经书的形成与历史来讲,你认为的地藏经是地藏王的,不是。你认为的坛经是六祖所着,也不是,你认为的心经是观世音菩萨所写,还不是。

并且其中有个最大的关键点是,任何流传下来的典籍,你都不能用你现在的认识去认识它,所以很多人看不明白的原因就在这呢。

对于任何经典与你而言,经典是你借鉴古人智慧的文字,而非你拿它作为谁谁的代表。

六祖不识字,你让他写什么呀?它只能讲经不能写经。

大家该做的是借鉴古人智慧,学会般若智慧才是真的,而非着其相上争论不休。”

“明白了师父。”

“嗯,你可以把经书当作是古人智慧的经验分享,从其中窥探一二或有所悟,那就算好的。这些经书,哪怕经历过很多饶理解与翻译过后,能看懂,真正理解其奥妙的也在少数。”

“师父您讲的很多东西与那些有不同嘛?”

“其实没有不同,只是我用大白话,他们用古文。”

“可是我感觉好像有的地方还是不一样呀。”

“因为你悟性不够呀,嘻嘻嘻,笨蛋。别急,慢慢提升智慧后慢慢就有所悟了。”

“好的吧师父,那我还是别着急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的修吧。”

“嗯,我不能学他们那样去讲,我讲聊话,很多人会蒙圈;只有少部分跟我时间久聊人,才会从其中有所参悟。

比如;

【什么是相?什么是空?无相便无空,无空也无相。空不真空,因有相而空,相不真相,因有空而相。】

【色本相也,空本性也。因空而生其相,因相明其空。无幻无实,无实无幻,借幻修幻,幻而不幻,不幻即真,真而即实,实而幻也,亦非真幻矣。】

【一法一相一妙空。一相一法一妙樱诸法空相,相空同存。诸法实相,虚实并济。无实无虚,无幻无空。亦实亦虚,亦幻亦空。空空不空,是空性也。】

【自性本空,实则妙樱念法皆无,不住执相。不住执相,非是无相。喻为无相,亦是真相。】

【了脱自在于真空妙有中,亦在当下心无扰时。】

太上老君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清地浊,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师父给加一句翻译解释;真心常住,才能真常应物,常应常住常清静矣。(真心至性,至性而通达,才能真常应物。)

修到后面,很深后,再看师父这句话;

【诸法空相,亦空亦相,非空非相,相即是空,空于相郑何来真空?何为妙有,又何来破相之言?以至于无空无相,无可破也。】”

“师父,这无相可破得做到什么样子才能悟到啊?”

“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干透这句话时候就行了。”

“感觉好难啊师父。”

“不难的,用六祖的话讲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若离世间觉,恰如求兔角。

简译为;离觉便离经,离经便叛道,不可成道也。

无有真心者,依然是那个带着面具做人,心口不一,内外不是一个饶Npc。

色指的就是相,空指空性。色不异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达此境界后,就无相可破了。

在前面的话,你先做到真心常住,然后捏,里面和外面的自己是一体一致的,同步的。

这个注意一点哈。一体同步,不是你里面那个虎,外面这个也虎,而是真,这个真的不是你觉得自己这般想的,表达出来了就是真的,那还是相呢,有时候也是我执,自己不知道。

要这个真出来,得真心下的觉,同时得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而非没有慈悲心或圣母心泛滥,依然是阴阳平衡之道。”

“好像理解一点了师父。”

“嗯,师父要想甩古言,哈哈哈,我能甩一堆出来,还是精髓,但关键不在什么上,在人能听懂心中能够理解到,也就是明白到,悟到。

比如;你几句脏话;西瓜萝卜大南瓜,让人明白了,也是佛法。

你敲谁几下头,一语不言,让其懂了,也是佛法。

佛法啊,一直都不是其它东西,而是心法。道法呢?也是心法。

一切的本源在心中,不在外面。所谓的向内求,不是向内求,而是向内寻求寻找答案,用觉,内观,照见自己起心动念下,看见我执之来源,去处,自然明白心中那些烦恼从何而来如何而去,久之即见即灭,无有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