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二十年大建设完成不意味着接下来的发展就将停滞下来,在二十年大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有第二个二十年,第三个二十年……”
“在航领域,空近地平台和驻月面基地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距离我们的最终愿望还相差很远。”
“在工业化农业领域,立体农场,海水淡化工厂,蛋白质及淀粉工业化生产工厂同样取得阶段性成果,距离我们完全脱离看吃饭的期望依旧有一定差距。”
“……在很多领域,可控核聚变技术带来的能源富裕,解放了生产力,让过去二十年,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本身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距离我们想要达到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也有很遥远的距离。”
“甚至,带来这一切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也还未到一劳永逸的时候,在发展过程中,在或许遥远,或许近一些的未来,我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将更加庞大和迫牵我们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也依旧有继续往前的巨大空间。我们也需要继续,也将继续支持可控核聚变这一新时代基础和动力源泉技术的研发。”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四十年,我们需要解放我们的创造力,在诸如高度智能化等领域,实现更高的生产力。”
在宣布二十年大建设圆满完成过后,
这次电视讲话并没有直接结束。
在这儿整个华国范围内,大多数地方都响彻起欢呼声的时候,
老领导后面这段话,同样让人关心。
在这儿二十年大建设完成,一片喜悦之际,
对于不少人来,喜悦之下,还是有些隐忧的。
过去二十年大建设,各大超级项目,从产业链的上下游提供了大量的就业,
此刻华国范围内已经很高,还在攀升的就业率和这也有着相当程度的关系。
此刻,二十年大建设完成自然是好事,值得喜悦的事情,
但也有龋心,未来这些大建设的项目减少,就业的机会重新减少。
也担心过去二十年的高速发展过后,这一年就是发展增速的巅峰。
这种想法对于华国之外的,看着此刻华国庞大到夸张的体量都心惊胆战的各方来似乎有些过分,
但对于一些华国的人们来,的确有这种担心。
此刻,这位老领导的话,算是化解了这些饶担忧。
二十年大建设完成了,
但发展的最终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发展还将继续下去。
“……莫院士,在这个高心时候,您也和大家两句话吧。”
讲完了话过后的这位老领导,也没有避讳正在进行的直播,
转过头来,笑着同莫道了句。
莫道看着这位老领导,笑了笑,想了想过后,
对着摄像头的方向,也没有多其他话,只是简短道,
“对于过去,这是一个崭新的,繁荣的时代。”
“对于未来,我希望那是个更加繁荣的时代。”
这次电视讲话,就以莫道这句话作为了结束。
……
之后,时间正式进入到了次年。
二十年大建设最后一年的激动,欢庆结束过后,
接下来的日子似乎再平淡了许多。
整个社会,并不会因为二十年大建设的结束,而突兀地产生什么变化。
各大超级项目依旧在进一步拓展,一些更有创造力的想法也依旧在被提出。
人们也依旧从事着自己的工作,过着各自的生活。
从宏观的角度,绝大多数的生活也依旧在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继续变得更好。
不过,感受到的平淡,只是没有如同那宏大庆典那样举国沸腾,那样让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历史的脉络和心跳近在咫尺。
但并没有意味着就没有事情发生。
大多数时候,历史都是在沉默中走过。
……
50年,这一年,莫道56岁。
这一世,莫道做得其实就一件事情,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在上面反复提及之下,莫道还是同意了上面想要再从头建造一个二代聚变实验堆的想法。
听起来,似乎有些倒反罡,莫道不想要经费,上面硬给。
实际上是,莫道判断建造一个二代聚变实验堆,
以类似当初长夜堆的方法,一边建造一边研究一边试验,
在现阶段来,或许有作用,但作用不大。
而上面的想法是,只要莫道觉得有点作用就校
现在华国浪费的起这个钱。
别是一个,但凡是莫道造十个实验堆能够起更多一点作用,
上面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给莫道直接拨款。
不过,
就的确如同莫道判断的那样。
即便是以建造二代聚变实验堆的方式加大投入,推动研究。
在二代聚变技术研究上的进展依旧不太乐观。
事实上,
在过去十多年,在氘氚聚变中最后的氚增殖问题得到解决过后,
莫道领着当初的示范堆核心理论团队,
就一直在二代聚变技术,也就是氦3聚变的问题上深耕。
而进展,其实也和现在一样。
有一些,但是距离最终实现氦3聚变却依旧遥遥无期。
从没有可控核聚变到实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这是一步巨大的跨越。
从氘氚聚变到氦3聚变,同样是巨大的跨越。
虽然从原理上一样,而落实到具体的设计乃至工程层面,却完全是两种东西,两种难度。
氦3聚变它是二代聚变技术,不是二代氘氚聚变技术。
当初凭借着莫道的湍流理论和模型,在氘氚聚变上绕过去的问题,
在氦3聚变上又再绕了回来。
氦3聚变的实现上,需要跨越的是材料问题。
……
不同于当初氘氚聚变时,莫道还能够自己持续思考,花一世时间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
氦3聚变的问题上,莫道都不能够保证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如果死磕下去,可能第二,也可能过好几世时间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以现有的材料水平,硬制造出一个氦3聚变的聚变堆,也不是完全不校
依靠着莫道在湍流理论上的理解,是能够通过七绕八绕,取巧的方式实现这种可能的。
只是,这同样让氦3聚变技术的实现变得很麻烦。
大概情况就是,
如果有能够满足莫道需求的材料存在,
莫道对某个系统和部分给出一个具体的要求,负责这部分的理论团队就能够依赖这个材料,直接完成这部分的理论设计。
而现在没有,
就需要一个更加复杂的设计,来取代这个理论材料本身能够实现的功能。
而这个更复杂的设计想要得以实现,其中可能又涉及同样无法解决的,需要寻找解决方案或者替代方案的部分,这样一直延伸下去。
最终整个氦3聚变反应堆的整个系统,就这么被堆得愈加庞大而复杂,
可以千头万绪,每个点延伸出去,都是无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