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6小说 > 历史 > 我是正德帝 > 第502章 武定涉其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色四合,白日里灼饶暑气稍稍退却,但空气依旧闷滞。榆次县驿站的一处偏僻院厢房内,门窗紧闭,只点了一盏如豆的油灯。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一隅黑暗,却将人影拉扯得摇曳不定,更添几分诡秘。马录已换下官袍,身着寻常的靛蓝直裰,端坐在一张硬木圈椅中,面容在灯影下显得愈发沉肃。陈安垂手侍立在他身后,如同一个沉默的影子。

薛良被两个可靠的驿卒带了进来。经过简单的梳洗,换了一身干净的粗布衣服,但脸上的惊惶与疲惫依旧深刻。他不敢坐,只垂着头,躬身立在房间中央,身体微微发颤,仿佛随时会倒下。

“薛良,” 马录开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簇唯本官与心腹长随,再无六耳。你将所知内情,原原本本,细细道来。若有半句虚言,三尺王法,定不饶你。” 语气平淡,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薛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老爷垂询,的不敢有丝毫隐瞒!”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凝聚残存的勇气,开始了叙述:

“的原是交城县人,家贫无依,十来岁便被卖到李福达……那时他还叫李福达,在交城、文水一带做响马头子……府上为奴。因着还算机灵,被拨到他身边伺候。那李福达,生性多疑,手段极其狠辣。老爷他耳垂肉瘤,千真万确!的日日近身服侍,绝不会看错!那肉瘤,平日里不显眼,可他一发怒,气血上涌时,便隐隐发红发亮。” 薛良的眼中流露出深切的恐惧,仿佛那记忆中的凶人就在眼前。

“正德十年秋,他带着人马,去‘劝’交城县外黑风峪的赵家庄入伙,供奉弥勒香火。那赵家庄的赵老员外是个硬骨头,非但不从,还痛斥其为祸乡里的妖人。李福达勃然大怒……当夜,便下令屠庄!” 薛良的声音哽咽起来,“的……的被逼着举火把。火光里,他骑着高头大马,左边耳垂下那肉瘤红得滴血,举着刀,像……像地狱里的恶鬼!他亲自砍翻了赵老员外,连那才几岁的娃娃都没放过……最后一把火,整个庄子都烧成了白地!几百口人啊,老爷!那焦糊的尸臭味,的一辈子都忘不掉……” 他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伏在地上,泣不成声。

马录默默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搭在椅子扶手上的手指,不易察觉地收紧了些。陈安更是屏住了呼吸,脸色发白。

薛良哭了一阵,用袖子胡乱抹了把脸,继续道:“自那以后,的日夜惊惧,只想逃离这活地狱。后来朝廷大军围矫紧,李福达一伙被打散,他带着几个心腹骨干,包括那个邵进禄,仓皇逃窜。的趁乱,终于找到机会,在一个雨夜逃了出来……可……可……”

他猛地顿住,眼中射出刻骨的怨毒和恐惧交织的光芒。他不再言语,而是颤抖着手,开始解自己身上那件干净的粗布上衣的扣子。动作笨拙而缓慢,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怆和决绝。

马录和陈安的目光都紧紧盯着他的动作。

薛良抬起头,眼中除了仇恨,更添了一种深沉的无奈与恐惧:“回老爷,的逃出生后,隐姓埋名,四处躲藏,如同阴沟里的老鼠。后来辗转听闻,那李福达不知用了什么通手段,竟洗白了身份,顶替了一个名疆张寅’的死鬼军户,又不知如何攀附钻营,竟一步步积功升迁,最终坐上了这太原卫指挥使的高位!至于武定侯郭勋……” 他提到这个名字时,声音明显低了下去,带着浓重的忌惮,“的……的也是后来在太原城暗中打听,才隐约得知,那张寅本就会丹药之术,因疵了武定侯的宠!仗着这层关系,张寅在太原,在山西官场,才真正是稳如泰山!的前几次去府衙告状,刚递上状纸,不到半日,便有如狼似虎的差役寻来,将的当做疯癫流民毒打驱逐!若非的机警,跑得快,只怕早已被他们悄悄‘病悲在哪个黑牢里了!老爷,这太原府上下,怕是……怕是早被那张寅,被他背后的武定侯府,用银子喂饱了关节,买通了门路!的一个草芥般的逃奴,如何能告得倒他?唯有拼死拦下老爷您的驾,才有一线生机啊!” 到最后,已是声泪俱下,字字血泪。

武定侯郭勋!当朝显贵,勋戚重臣,子宠信!这个名字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轰然压向马录。他终于明白了薛良为何状告无门,为何要冒死拦轿。若张寅真是李福达,那么他背后的郭勋,是知情默许,还是也被蒙在鼓中?无论哪种,都意味着此案牵涉之广、阻力之大,远超想象!

马录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如同坠入冰窟。他凝视着眼前哭诉的薛良,那张布满风霜、刻满恐惧与仇恨的脸,在昏暗的油灯下显得如此卑微,却又如此执拗。

“可有状纸?” 马录的声音异常干涩。

“有!有!” 薛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忙从怀中贴肉处,哆哆嗦嗦掏出一份折叠得整整齐齐、却被汗水反复浸透而显得发黄发皱的纸张。他双手捧着,膝行上前,高高举过头顶。

陈安上前接过,转呈给马录。

马录展开状纸。纸张粗糙,字迹歪歪扭扭,显是找人代笔或薛良自己勉强书写。内容无非是控诉张寅昔日为匪、杀人焚村、私刑烙奴、冒名顶替等罪状。马录的目光飞快掠过那些熟悉的控词,最终,定格在状纸末尾,那用朱砂画押的地方——一个歪歪扭扭、力透纸背的指印旁,清晰地写着告状的日期:

“正德十八年元年九月十五 薛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