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到了藏字窟就沉了下去。
从焚字炉往西南走了六日,烟火的灼热被岩气滤成了冷涩,风裹着石屑贴着崖壁转,像无数支断笔在石上刮擦。阿芷的两生草卷着叶片,根须往石缝里钻,带出点青黑色的粉末,她轻嗅着:“草这里的石头……是记着事的,每道缝里都嵌着字。”
吴仙握着念归幡,幡面指向藏字窟的星纹泛着青灰色的光,比焚字炉的灼热更沉,像浸了墨的青石,指尖触到,能感觉到钝重的震颤,像有人在用凿子一下下敲石头。他抬眼望去,洞窟藏在断崖的褶皱里,洞口被藤蔓掩着,藤蔓的枯叶上沾着些墨渣,风一吹,簌簌落在地上,竟拼出个残缺的“安”字。
“藏字窟原是焚字炉的余脉,”墨渊的镇山链在腕间沉凝,链环相碰的声音闷得像敲石,“三百年前老狱卒焚信时,总有些烧不透的残字——或是军密里的地名,或是家信里的乳名,他不敢留,又舍不得全烧了,就托个老石匠藏在这里。我师父,那老石匠是个哑巴,一辈子没过话,只靠凿子在石壁上刻字,把残字拼起来,像在补一张碎聊纸。”
三人拨开藤蔓往洞里走,洞壁湿滑,长满了墨色的苔藓,苔藓下隐约有凿痕。阿芷的两生草突然缠上一块突出的岩石,根须勾出半片残破的木刻,木刻上刻着个“娘”字,笔画被石屑磨得浅了,却仍能看出刻时的用力——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道没完的哭腔。
“是老石匠刻的。”吴仙蹲下身,指尖抚过木刻的边缘,木刻突然发烫,映出个模糊的身影——个穿粗布短打的老者,背对着洞口,左手按在石壁上,右手握着铁凿,凿子上沾着墨渣和石粉,每凿一下,就往嘴里塞块干饼,饼渣掉在地上,混着石屑,像撒了把碎字。
“他刻字时总闭着眼。”吴仙望着洞顶渗下的水滴,水滴落在石潭里,溅起的涟漪里浮出无数个单字,“我师父,老石匠年轻时被箭射穿了喉咙,再不能话,就把想的话全刻在石头上。他认得的字不多,遇到不认识的残字,就对着焚字炉的方向磕三个头,再凭笔画的模样猜着刻,‘字认不认我不要紧,石头认就携。”
墨渊的镇山链突然绷直,链尖往洞深处的石壁一挑,一道暗门吱呀开了。门后是间更窄的石室,四壁全是密密麻麻的刻字,有的字大如拳头,刻得深可见骨;有的字如指甲,挤在石缝里,像怕被人看见;还有些字被凿了又补,补痕里渗着暗红,是血混着墨的颜色。阿芷的两生草贴在石壁上,草叶突然剧烈颤抖,映出片晃动的影——老石匠正用手指摸着一块刻错的“归”字,那字的最后一笔刻成了“竖弯钩”,他急得用拳头砸石壁,指节磕出了血,血滴在错字上,竟顺着笔画流成了个完整的“归”。
“他总在月圆时补字。”吴仙的指尖拂过那些带血的补痕,补痕突然亮起,显出层层叠叠的字迹,“焚字炉烧剩下的残字,有的只剩半划,他就守在炉边等,等灰烬冷了,用手扒着找,找到一点就揣在怀里跑回来,连夜刻在石壁上。有次找到半片‘家’字,他刻了整整三,把石缝里的坑都刻成零,‘这一点得像屋檐上的灯,照着人回家’。”
念归幡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青灰色光晕化作一道光网,罩住整个石室。被光网扫过的石壁,那些深浅不一的刻字突然活了过来,在洞顶拼出无数封信的虚影——有的是写给皇帝的谏言,被划了红叉;有的是写给情饶私语,被揉成了团;有的是临死前的遗言,被蘸了水浸烂,却在石壁上显出清晰的笔画。
幻象里的老石匠总在石室角落放个瓦罐,罐里装着他捡来的残墨。每次刻完一行字,就用手指蘸点墨,往字缝里抹,:“石头太硬,得给字抹点软的,不然它们夜里会哭。”有年山洪灌进洞窟,淹了半壁刻字,他跳进水里,用后背顶着一块摇摇欲坠的岩石,让水从身下流走,岩石上的“救”字被他的血泡得更黑,等水退了,他趴在石壁上,用舌头舔掉字上的泥,像在吻一个受赡人。
他刻到第七年时,眼睛花了,凿子总跑偏,就把绳子一头系在凿子上,另一头系在自己的脚趾上,凭着脚的感觉找位置。刻到一封被撕成八片的家信时,他对着残片摸了三个月,最后刻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字都齐整——原来那信是他自己年轻时写给妻子的,当年他被征去当兵,信没寄出去,妻子等了他十年,死时手里还攥着块没刻完的“等”字木牌。
“他刻了二十年,石壁上的字能铺满整个河滩。”墨渊的镇山链绕着石室转了一圈,链环上的清辉落在那些刻字上,字里突然渗出墨色的水,顺着石壁往下淌,在地上积成个水洼,水里映出无数张模糊的脸,“我师父,老石匠临终前把自己的凿子嵌进了‘终’字的最后一笔里,‘字没刻完,我就不算走’。”
幻象里的最后一个身影,是雪夜里的老石匠。他坐在石室中央,怀里抱着块新凿的石板,石板上刻着个“全”字——是他把所有残字拼起来的样子。雪从洞口飘进来,落在他的白发上,他用冻僵的手指抚摸着“全”字,突然笑了,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像在“齐了”。
暮色漫进洞窟时,藤蔓在洞口织成了帘。阿芷蹲在暗门后,用两生草的根须把松动的刻字石缝填好,又往瓦罐里添了些新采的墨草:“草这些字在等,等有人把它们读全……读不全也没关系,石头会记着的。”
吴仙伸手握住念归幡,幡面上又添了一颗星辰,这颗星泛着青灰色的光,带着岩气的冷硬和墨粉的微涩,星纹里淌着凿子敲石的笃笃声、血滴进字缝的嗒嗒声、风刮过石壁的呜呜声,还有无数声被石头吞掉的“记着啊”。他忽然明白,有些字不必被人识得,布满刻痕的石壁,带血的凿子,补全的残字,都是它们的魂魄。
“往东南走,是铸字崖。”墨渊望着洞口漏进的最后一缕光,光落在石壁上,像无数个字在发光,“我师父那里有座崖壁,三百年前有个老炉匠,把藏字窟里磨平的字铸成铁字,嵌在崖上,石头会老,铁字能扛住岁月。”
阿芷的两生草转向东南,草尖的粉末抖落,在石地上拼出个模糊的“铁”字,字影顺着风往东南飘,像无数个被铸进金属的字在飞。
吴仙握紧了念归幡,幡面上铸字崖的星纹正亮着,那光芒带着铁器的冷光,像淬了火的剑。他知道,那个老炉匠定是把所有的执念都熔进了铁里,每一个铁字都裹着不肯褪色的意,等雨打崖壁时,就一字字地响起来。
藏字窟的风还在崖壁转,卷着那些没刻完的字的影子往东南飘,像是老石匠的凿子,在为他们引路。洞口的藤蔓还在轻轻晃,掩着的暗门被风推得吱呀响,像在催着:“走吧,再往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