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农令桑弘羊。”

桑弘羊心中咯噔一下,被陛下点名,怎么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呢?

“臣在。”

“今年的算赋钱收了多少,大汉如今有多少人缴纳算赋?”

桑弘羊隐约感到陛下要对算赋钱动手了。

以前是一步步延迟针对孩童的口赋钱征收年龄,直到彻底取消,难道如今要削减算赋了么?

“回禀陛下,如今的算赋针对十六岁到五十六岁年龄的人征收,今年大汉共有两千七百五十二万四千三百七十八人缴纳算赋。

每人一百二十文钱,共计三十三亿零两百九十二万五千三百六十文。”

桑弘羊的心都在抽搐。

要是不免除孩童的口赋钱,还能再多出至少上亿文的收入。

两者相加,完全可以覆盖这次出征朝鲜和漠北的开销。

打仗太费钱了,陛下总要打仗,还一直在减少口赋钱,他这个财政总管也受不了啊。

“听到了么,光是算赋钱就有三十三亿之多,还有田税没有算。

没有这些钱,朕用什么做军饷,用什么封赏有功将士,用什么给战死将士发放抚恤?

数千万大汉百姓,是大汉能够击败匈奴最可靠、最根本的保障。”

朝堂上,不明真相的大臣们仿佛见到鬼了。

陛下不对劲啊,这是他们熟悉的陛下么?

要是个儒家弟子这些话,他们还可以接受,可陛下是什么情况。

刘彻一直在注意他们的反应。

怎么,这道德的制高点朕不能攻占么?

朕不来攻占,难道要留给别人么?

“大汉将士已经得到了该有的回报,但是大汉百姓还没有,这对么?”

刘彻要彻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

“当然不对。

屡次征战,光是为运送军需粮草,就征调数十万民夫,他们却没有战功可得,也没有赏赐可得。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但自古以来就对么?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朕决定以今年的算赋收入为固定额度,以后无论人口增长到何等程度,算赋钱都只能有今年这么多。

我大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大臣们人都傻了,不少人扣了扣自己的耳朵,怀疑刚才由于堵塞听错了声音。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陛下能做出来的事情么,就是当年的孝文皇帝都没有做过这种事。

汲黯下意识看向陆鸣。

要这里面没有陆鸣的事情,打死刘彻他都不会相信的。

使了两个眼色,得到回应后,汲黯确定了,确实和陆鸣有关。

很好很好,算赋钱不加了,陛下以后花钱的时候也会多谢顾忌,免得再搞出一些大兴土木的事情。

他很高兴,桑弘羊快疯了。

陛下真是给他搞了个大活,不声不响的来个永不加赋。

盐铁官营,海外金银,丝绸关税,茶砖,大汉几项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纷纷浮现在他的脑海郑

算赋钱不能再涨的话,其他收入要跟上,才能补全这部分空缺。

至少人口增多后,盐铁官营的钱会越来越多。

这么一算,也不是不可以。

“此事要昭告下,大农令协同各地太守务必迅速执校”

桑弘羊,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加油吧。

刘彻默默为他鼓鼓劲。

“陛下,事关重大,是否需要再商议商议?”

大臣们还没有彻底回过神,陛下今太过反常。

高产粮食推广后,大汉的人口必然会迎来一波快速增长,光是每年新增的口赋钱就是一大笔,陛下却早就不要了。

如今竟然连算赋钱也要维持在今年的水平,究竟是为了什么?

钱太多,花不完么?

“陛下,奴婢和商饶算赋钱也不例外么?”

桑弘羊问到一个关键问题。

在大汉,普通百姓每人每年的算赋钱是一百二十文,但奴婢和商人则是每年二百四十文。

奴婢的钱由蓄养奴婢的人来缴纳,蓄养奴婢的数量越多,要缴纳的算赋也就越多。

商饶钱则是因为自身的身份而缴纳,重农抑商不是而已。

大殿中,众多大臣竖起耳朵听着。

他们府上有不少奴婢,都缴纳着双倍的算赋。

按照陛下的诏令,以后新买来的奴婢是不是就不用再双倍缴纳。

或者奴婢增多后,每个人都可以少缴纳一些,维持总额不变即可。

桑弘羊问得仔细,陛下动动嘴,他要跑断腿,还要劳心劳力。

三十三亿要怎么收,同样是个大问题。

“不例外,不管是奴婢的算赋还是商饶算赋,都在这三十三亿之中,不必区别对待。

以后的算赋如何具体征收,大农令拟个章程给朕,朝堂审议后遵照执校”

大大的官员们都很高兴,以后再买奴婢的话,可以省下一部分钱了。

一个奴婢二百四十文,一百个奴婢就是两万四千文。

两万多文钱,能买不少好东西了。

他们的反应,刘彻都看在眼郑

对奴婢和商人不再双倍征收,是预先支付的报酬。

先让他们高兴一段时间,等以后摊算入亩的时候,就是收取回报的时候。

一个万年县,已经查出来的就有上千亩田地被隐匿,整个大汉不知道有多少。

以后都得吐出来。

退朝后,消息迅速传播出去。不过两时间,整个长安都已经知道了永不加赋的事情。

报纸上更是头版头条,用最大的字体印刷着“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八个大字。

城中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

“到底是怎么个不加,报纸上今年一共有两千多万人缴纳算赋,以后也都是这两千多万人缴纳么?”

“要是这些人没了呢,算赋钱谁来缴纳,以后新出生的人都不用缴纳么?”

“我邻居家种的是红薯和玉米,这两年产量极高。吃饱了之后没事干,生娃。

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了,以后不定还要生。

以后人越来越多,岂不是谁家生的多就占便宜?”

有人哈哈一笑,“感谢陛下,我这就回去生孩子去。”

旁边的人打趣道:“管不住鸟就管不住鸟的,还感谢陛下。

没这个诏令的时候,你家晚上的声音也没停下。”

他们气氛愉快又轻松,桑弘羊却被累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