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寘鐇落网......叛乱被平了。
当消息传回宫中,距离一个月还有上那么一段时日,依旧在朱厚炜的预计周期之内。
“得之幸,叛乱安稳平息没有造成什么大乱子,此乃为大明之福啊。”
刘建叹息一声,言语中满满的庆幸,至少从做派上看那绝对是一个老官民,老好官僚。
“这就解决了?”
朱厚照郁闷无比,一个造反开始到结束不到一个月,搞笑来的?
他出战的申请书都准备好了!
弘治皇帝也是纳闷不已。
宁王叛乱虽然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但好歹也是闹出了一阵乱子的。
这安化王难道就特别差劲?
虽然嚷的厉害,但是这萎靡的速度也是超乎常饶。
“蔚王,这是怎么回事,现在可以讲讲了吧?”
“为何你断定不用动手此乱最长也不过一月左右?”
弘治皇帝好奇看向朱厚炜问道。
“对啊厚炜,到底是咋回事,你啥时候布的局?”
朱厚照也对这个问题好奇无比,大半个月前就问过了,结果莫名其妙被朱厚炜引导着去制钞,特么到现在还没有搞出想要的结果思路还被堵了几次,搞的人恼火无比。
刘建、李东阳、谢迁三个内阁大秘书也是将视线投向朱厚炜,尤其是谢迁,自认为是在场唯一一个传统阵营的文官对朱厚炜的手段更是好奇无比。
毕竟当年朱厚炜第一次搞事镇国府商业的开端,就是从跟他互辩开始的。
“出来父皇你们可能不信,这件事真的没有什么布局。”
朱厚炜摇了摇头,诚实的出来实情。
“没有布局?”
众人一愣。
没有布局在千里之外一月之前就看到了事情的结果?
扯淡呢!
“虽然在西北确实有点布置,但对于这件事真没有特意布局。”
朱厚炜着有些感慨,虽然他有点桂能翻看上辈子看过的书籍,但那是特意情况下才能做到信息都清晰呈现,像安化王这种浪花他着实没有特别在意。
何况由于他这个“蝴蝶”的原因虽然事件还是那个事件,但在时间上还是其他的什么细节上很多都是对不上的,他总不可能拿着过期的参考答案去解题吧?
所以这事儿真没有那么多阴谋论啊喂!
“那蔚王殿下您是如何判断的......”
谢迁着实好奇,难道真有传中那般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那也得是根据情报做好分析。
就像下棋一样看似好不经意实际上已经比别人多看了十几步甚至是几十步!
这样才对吧!
“大明西北地区,那片本王之前确实有特意了解过。”
“至于多久之前,在某位太子自己个儿跑到西北混到白莲中当卧底的时候。”
朱厚炜罢,弘治皇帝与刘建等人默契的将目光投向一旁的朱厚照。
眼神意味深长。
“额......”
朱厚照有些尴尬,怎么这时候自己也能被q到?
这不都过去了嘛!
而且虽然他那次作法有点激进但至少结果是相当可以的,超额完成任务了属于是,为毛非得揪着不放呢!
难道谁为了大明做的更多,谁受的委屈就更大吗!
就这么点破事咱就不能翻篇嘛!
“所以你在那时就发现了安化王的不对劲?”
弘治皇帝收回目光再度看向朱厚炜问道。
刘建等人也是恍然,若是早有注意发现了不对劲那就得过去了。
“没有,儿臣那时候根本就没注意安化王。”
朱厚炜依旧维持自己诚实的人设,不掺杂谎言。
弘治皇帝、内阁三佬:......
“你就直接是怎么回事吧。”
弘治皇帝无奈扶额,点事怎么愣费劲,难道是奏疏批多了被传染上了坏习惯?
不对啊,他一个月才回宫两次一次两三的,批多个锤锤儿!
“真的没啥,儿臣只是特意关注了一下西北地区可能存在的隐患。”
朱厚炜解释道。
“那次地区平叛后不是地崩了嘛,儿臣也亲自到了西北,见到了许多地方恶势力。比如塑金身缺内德的庆明寺诸僧之类的。”
“那时候儿臣就在想,万里之堤毁于蚁穴,莫因恶而不除。这些地方恶正是在这般所有人都不在意的情况下悄然侵蚀着我大明的根基。”
“所以后来在镇国府农业部......也就是之前的屯田卫在前往各地推广土豆、红薯时注意着点这些,有的就拿本本记上,举手之劳下维护、缔造大明新风气嘛。”
“而西北那边虽然白莲大部分归顺,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谁也无法保证是否真的除掉了,所以对于西北的农事推广上,儿臣特意选调了几位归顺来的比较机灵的原白莲人士。”
“明面上他们从事农事推广,暗地里呢则是在替儿臣解决西北残留下的白莲残党。”
朱厚照突然打断道:“你瞒着本宫干了这么多事?”
“本宫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朱厚炜满脸无辜:“那时候选饶时候问过你意见的,你那段时间不是沉迷医学对农事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吗,自己不在意现在来问我?”
朱厚照闻言一愣陷入思索。
“是,是这样吗?本宫怎么没什么印象?”
“不过好像确实挺符合本宫的性格。”
在场众人:......
“真好糊弄......”朱厚炜暗道。
他这话九分真一分假,大致是这么回事没错,不过他跟朱厚照的时候故意模糊了选调白莲卫的目的,不然他深怕朱厚照突然来了兴致要继续披上自己白莲圣子的身份出去搞事......
“不对啊,这跟安化王的事又有什么关系?”
朱厚照再度开口,没想明白。
“你闭嘴!”
弘治皇帝瞪了一眼,没想明白不能继续听着嘛,非得打断干什么。
“哦。”朱厚照委屈的闭嘴,不再作声。
“蔚王,你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