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 年实验基地的主控室里,晨光刚漫过会议桌的边缘,桌上摊开的波动分析报告与星门模型图还沾着昨夜的咖啡渍。艾伦双手撑着桌面,面前的量子频谱仪屏幕上,淡银色波动正以 4.2 秒的周期平稳跳动,每一拍的峰值都精准落在 28.7 赫兹的理想频率上,与五怨器的能量曲线完美咬合。“数据不会谎!”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指尖重重点在报告的红圈处,“波动的能量谱里没有任何无序成分,反而在主动修复光网的细微裂纹 —— 昨 1938 年反馈,靠近裂缝的铜徽章结晶,能量损耗率下降了 18%,这分明是时空修复的自然反馈!”
坐在对面的监测员李立刻点头附和,他调出 1967 年裂缝收缩数据图,绿色曲线在波动出现后,斜率明显变陡,从 1.9 厘米 \/ 时提升到 2.2 厘米 \/ 时:“而且裂缝的混沌能量浓度,从 21% 降到了 17%,这是前所未有的下降速度!波动出现后,混沌能量像被压制得更彻底了,这绝对是好兆头,明它在辅助我们修复时空,不是什么危险信号。”
“可你们忽略了波动的来源!” 突然,通讯器里传来 1913 年郑的声音,他的全息影像带着些许激动,手中举着一本残破的《大荒秘要》续卷,书页上用墨笔写着 “星门启,或引异客”,字迹潦草却透着凝重,“古籍里只记载了‘序四拍’能引星门,却没星门后面是什么!昨我们按星序定位五怨器时,镇砂爵的星图纹路突然出现淡黑色的阴影,虽然很快消失,但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异常 —— 谁能保证这波动不是在‘召唤’什么未知的东西?”
老者的影像也随之清晰,他将青铜杖凑近通讯铜镜,杖端铜铃的鸣响比平时低沉了几分:“郑得对,《淮南子》里还有一段被删减的批注,我昨用艾草汁浸泡绢册才显现出来 ——‘异韵非善类,合序需慎携,古人都提醒我们要谨慎,咱们不能只看眼前的数据,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星门模型,“万一这波动是某种未知能量的‘探测信号’,我们贸然回应,会不会打开更大的时空缺口,比混沌能量更可怕的东西进来?”
1938 年赵队长的影像这时也接入会议,他的背景里,守护者老陈正盯着裂缝处的淡银色波动,波动的光晕比清晨时扩大了一圈,空气中的能量粒子震颤得更明显。“我们现场的感受更复杂,” 赵队长的声音带着一丝犹豫,“一方面,光网确实更稳定了,村民们地里的庄稼长得比之前好;但另一方面,昨晚守夜的士兵,听到裂缝里传来细微的‘嗡嗡’声,不是仪器故障,也不是风声,就像某种东西在‘呼吸’—— 这种未知感,让人心里没底。”
“‘呼吸声’可能是能量共振的自然声响!” 艾伦立刻反驳,他调出波动的声谱分析图,淡银色的波形与 “嗡嗡” 声的频率完全匹配,“这是波动与时空场共振产生的低频声波,不是什么未知生物的呼吸!1913 年的古籍记载太笼统,不能作为判断危险的依据,我们得相信科学数据。”
“科学数据也有局限性!” 郑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他将《大荒秘要》续卷翻到下一页,上面画着一个模糊的黑色轮廓,围绕着星门,旁边标注着 “浊外之浊”,“你们看,古人早就预见可能赢浊外之浊’的存在,混沌能量已经让我们焦头烂额,要是再引来更强大的未知能量,三个时空都可能遭殃!我建议暂停明日的同步回应计划,先彻底查清波动的来源,再做决定。”
“暂停?绝对不行!” 李激动地站起来,碰倒了手边的能量杯,蓝色液体洒在数据纸上,“明辰时是四方星夹角最佳的时刻,错过这次,下次要等七!这七里,混沌能量可能卷土重来,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会议室内顿时陷入争执,科研人员们围着数据屏幕,列举着波动带来的积极变化;1913 年的学者们则捧着古籍,反复强调未知风险;1938 年的团队沉默着,既期待波动带来的修复加速,又担忧现场的异常感受。江浅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目光扫过每一张紧绷的脸庞 —— 她能理解双方的顾虑,科研团队依赖数据,学者们敬畏传统,而 1938 年的现场感受,更让争论多了一层现实的重量。
“大家先冷静下来,” 江浅的声音适时响起,打断了嘈杂的争执,“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判断,要把数据、古籍和现场感受结合起来。” 她调出三个时空的同步监测数据,将波动的积极影响与异常信号分栏列出:“艾伦团队得对,数据显示波动在辅助修复;但郑和周老的担忧也有道理,古籍的警示和现场的异常不能忽视。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回应’,而是‘如何安全地回应’。”
她指着屏幕上的星门模型,继续道:“明的同步回应,我们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用 30% 的能量输出回应波动,观察星门符号的变化,同时加强混沌能量和时空场的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立刻停止;第二步,若第一步安全,再逐步提升能量输出,记录完整的符号信息。这样既不会错过机会,也能控制风险。”
艾伦皱了皱眉,有些顾虑:“30% 的能量输出,可能无法触发完整的星门信息,符号还是会滚动过快,记录不完整。” 江浅看向 1913 年的老者:“周老,你们能不能用青铜杖的星图能量,增强五怨器的星序定位效果?古籍‘地脉能助星序’,或许地脉能量能弥补 30% 能量输出的不足,让符号更清晰。”
老者点点头,立刻回应:“我们可以在五怨器周围埋上‘四方星石’,这是 1913 年特有的矿石,能增强星图能量的传导 —— 昨测试过,星石能让五怨器的能量共振效率提升 25%,配合 30% 的能量输出,应该能让符号滚动速度降低到可记录范围。”
赵队长也补充道:“1938 年可以在光网外围增设‘混沌预警线’,用艾草和灵晶泉泉水混合制成预警粉,一旦有未知能量靠近,粉末会变成红色,我们能第一时间发现。”
会议室内的气氛渐渐缓和,之前争执的双方开始主动交流 —— 艾伦团队向郑解释波动的声谱原理,消除他对 “呼吸声” 的顾虑;郑则给科研人员们讲解古籍中星门的相关记载,帮助他们理解潜在风险。李甚至主动提出,要将 1913 年的古籍符号与波动模型结合,优化符号识别算法,确保第一步回应就能记录关键信息。
“这样一来,安全和效率就都兼顾了,” 江浅看着逐渐达成共识的众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科学需要大胆探索,但也不能忽视历史的经验;传统需要敬畏,但也不能排斥新的发现。我们跨时空协作,就是要把各方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应对未知的挑战。”
夜幕降临时,三个时空的团队已按新方案调整好准备工作 ——1967 年将五怨器的能量输出阈值设定为 30%,监测仪的预警灵敏度提升到最高;1913 年的村民们正在挖掘四方星石,准备埋在五怨器周围;1938 年的士兵们则在光网外围撒上预警粉,淡绿色的粉末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一道温柔的防线。
江浅站在主控室的观测窗前,看着屏幕上三个时空同步跳动的准备进度条,心里清楚,明的同步回应仍有未知,但至少此刻,团队已从分歧走向共识,从争论走向协作。“不管波动是修复信号还是未知预警,” 她轻声,目光望向远处的能量晶体,“只要我们保持谨慎和协作,就一定能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找到时空修复的最终答案。”
凌晨时分,1967 年的监测室里,艾伦团队还在优化符号识别算法;1913 年的藏经阁,老者和郑在核对四方星石的摆放位置;1938 年的仪式现场,赵队长和老陈在测试预警粉的灵敏度。三个时空的灯光,在夜色中连成一片,像一道跨越时光的桥梁,连接着不同的观点与共同的目标,静静等待着明日辰时的关键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