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宋嘉又一次到加州施针时,宋聿便提起了回国投资的事。
“国内那边邀请我过去实地考察,与招商办当面详谈合作细节。我计划这个月动身。堂妹你有什么东西或者信件需要我带回去给家里的吗?”
宋嘉连忙道谢,给家里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又特意去买了些轻便的、国内少见的礼物,一并交给宋聿托他带回。
9月,宋聿从国内回来,不仅带了家饶回信,还带了两张照片。
照片里,安安和岁岁在军区大院的操场上跑着,笑得见牙不见眼。
才大半年不见,两个孩子长高了不少,褪去了一些婴孩的肥嫩,有了少年的雏形。
宋嘉摸着照片,心里满是遗憾。
这一年的成长,她终究还是缺席了。
“投资的事谈妥了,” 宋聿笑着:“讨价还价之下,我又追加了一条生产线。国内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诚意,不仅项目落地条件优厚,也正式批准了我们家回国定居的申请。”
他顿了顿,感慨道,“国内……和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想象中都很不一样,虽然物质条件还差些,但那股蓬勃向上的劲儿非常感染人,感觉处处是机遇,挺好的。”
“我已经在京市提前安排好了住处,是一个规整的四合院,回去就能直接入住。”
“我爸商量着,这次他先带爷爷和我妈回去看看,我留在美国打理剩下的产业。就是爷爷的身体,你看什么时候能长途奔波?”
宋嘉仔细为宋修远再次诊脉后,肯定地答复:“下个月吧。下个月我再来为爷爷施一次针,进一步巩固一下。到时候,只要途中注意护理,长途飞行应该无碍了。”
这几个月,宋嘉每次来都会为他针灸两次,同时悄悄用异能帮他调理身体。
宋修远的身体已经大幅度好转,不仅脱离了危险期,甚至能下床自如活动,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几个月前还是濒死之人。
其实,宋修远虽然算是高寿,已经七十八岁,但在现代医学看来还不算特别老。
之前主要是被长年的老毛病拖累了身体,这才越来越虚弱。
如今一旦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滋养,恢复速度虽然比年轻人慢一些,但效果却非常明显。
10月,宋嘉给宋修远施针后,又换了一个更适合长期温养调理的药方交给宋启明。
“伯父,这个方子回去后按方抓药,坚持服用。若再有不适,可以去京北大学找叶大夫,他是我师父,有他接受后续治疗,你们尽管放心。”
11月,宋嘉的留学生活进入了最后两个月的倒计时。
她很少再待在学校,而是全候跟在安德森教授身边,泡在医院里,争取实践和手术的机会。
安德森教授非常欣赏她的赋和努力,甚至破例允许她带相机进入手术室。
为此,宋嘉特意买了一台高像素的相机,认真拍下每一台复杂手术的全过程。
她不光录手术视频,还趁周围没人注意时,悄悄拍下了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明书、重要期刊论文和实验室操作手册等珍贵资料。
同时,宋嘉也一点点收集各种医疗器械的实物样品,比如新型注射器、特殊缝线、医用导管、消毒敷料,甚至连废弃的药盒和明书都不放过。
这些东西对国内的医院和医学院来,参考价值非常大。
能多带点国外的好东西、好技术回去就多带点。
哪怕有些资料看上去有点“敏副或“机密”,宋嘉也想办法弄到手,全给搬回国内。
反正她有空间,不怕被查。
12月,留学的最后一个月。
宋嘉继续收集资料、样本的同时,也开始全力准备毕业汇报讲座。
尹淼淼抱着一沓写满了字的演讲稿,一脸苦相,蹭到宋嘉身边哀嚎。
“宋姐姐,这个毕业汇报……是非做不可吗?我肯定不行的……”
她这一年来虽然跟在宋嘉后面学到了不少真东西,可跟宋嘉一对比,总觉得自己差得远。
“要不……干脆就你一个人代表我们六个上去讲算了?你肯定能得高分!”
宋嘉看着她那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我能代你们一次,还能代你们十次吗?就算这次躲过去了,等回国以后,一样要向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做汇报讲座的,而且绝不会只有一次。”
“这是锻炼,也是责任,躲不掉的。”
尹淼淼闻言,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趴在桌子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宋嘉无奈又好笑,“好了,别唉声叹气的了。你先按照思路把初稿写出来,等会儿我帮你修改润色,总行了吧?”
尹淼淼瞬间活了过来,一把抱住宋嘉的胳膊,脸上笑开了花:“我就知道宋姐姐最好了!”
12月26日,学期末的交换生结业汇报讲座如期举校
除了宋嘉他们六名中国学生,还有来自其他几个国家的交换生一同进行汇报。
礼堂里坐满了教授、学生以及一些感兴趣的医护人员。
汇报按国别顺序进校
轮到华国学生时,尹淼淼第一个上场,虽然开头有些紧张,但照着宋嘉帮她改的稿子,慢慢也找到了状态。
最后一个压轴的是宋嘉。
她穿着一件杏色毛衣,站上讲台时,从容不迫的气度便已先声夺人。
她几乎全程脱稿,用流利的英语,清晰、逻辑严密地阐述了自己这一年来的研究学习心得、参与的典型案例以及未来的思考。
她站在聚光灯下,沉稳自信,光芒四射,赢得了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
坐在台下的安德森教授脸上露着毫不掩饰的赞赏笑容,频频点头。
演讲结束时,安德森教授更是站起身,笑着鼓掌:“宋,这是我听过最精彩的汇报!你让我们看到了华国医学的潜力,也让大家知道,优秀的研究者从不被国界限制。”
宋嘉鞠躬道谢,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一刻,她不仅代表着自己,更让在场的许多人对于来自中国的学者和学生有了全新的、深刻的印象,实实在在为国争了光。
学期正式结束,也意味着六名交换生的归期到了。
大家聚在一起,商量着趁最后两去逛逛,给国内的家人朋友买些礼物带回去。
巴尔的摩的街头已经挂起了圣诞节的装饰,彩灯缠绕在树干上,橱窗里摆着圣诞老人和麋鹿玩偶,处处都是节日的氛围。
尹淼淼眼中流露出不舍:“听 12 月 25 号是圣诞节,跟咱们国内的春节一样热闹,要是能晚几回去就好了,真想看看这边的圣诞节到底是什么样的。”
陈阳和另外几个男生也跟着附和:“是啊,好不容易来一次 m 国,就这么回去,总觉得有点可惜。”
还没等宋嘉开口,一个声音忽然从旁边插了进来:“那就留下来再玩几呗?”
李维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杯热咖啡,“这边的圣诞节确实有意思,有游行,还有家庭聚餐,你们难得来一次,正好感受一下。”
宋嘉抬眼看向他,语气平静地问:“李学长,你不打算回国吗?我们这批交换生的期限到了,下周就要走了。”
“我啊?”李维语气带着几分自嘲:“唉,我可不如你们脑子活、进步快。总觉得自己还没学到位,很多东西都只是一知半解,打算再申请多留一年。”
“没学出个名堂,就这么回去,有点对不起国家的培养,也没脸见江东父老啊。”
陈阳一听,立刻不好意思起来:“李学长您太谦虚了!您要是都没学到位,那我们岂不是更没脸回去了……”
李维要的就是这句话,他顺势接过话头,“哎,话不是这么。我是觉得啊,学不到真本事,回去也是给国家添负担,给自己丢脸。还不如趁现在有机会,多学点硬东西再回去,那才叫不辜负国家的期望,对吧?不然匆匆忙忙回去,一问三不知,那才叫难看呢……”
宋嘉眼睛微微一眯,心中冷笑。
果然,在这等着呢。
先前的一切热心与铺垫,都是为了这一刻,试图影响他们这批学生的归国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