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开始,首先进行的并非庆功,而是沉重得令人窒息的追授仪式。
全场灯光黯淡下来,只有主席台和巨大的电子屏幕亮着。
低沉肃穆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
一位声音沉痛而庄重的军官走到台前,开始宣读一份长得仿佛没有尽头的阵亡名单。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壮烈牺牲的故事,而仅仅是念出这些故事本身,就足以撕裂人心。
屏幕上,一张张烈士的照片缓缓闪过,每一张都仿佛诉着他们曾经的英勇事迹。伴随着军官沉重而激昂的话语,这些画面变得更加生动起来。
“……第78集团军合成第91旅,在贝尔格莱德西南城区的激烈巷战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
“卢印石中校,时年41岁。当时,他所率领的突击队在哈夫克交叉火力的猛烈攻击下,被压制在废墟之中,处境十分危险。”
“然而,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卢印石中校毫不畏惧。为了炸毁敌饶核心机枪堡垒,他毅然决然地抱起整捆手榴弹,毫不犹豫地冲向敌阵。”
画面切换到模拟的战斗场景,卢印石中校身中数弹,但他依然坚定地向前冲去。
每一颗子弹都像是打在特战干员们的心上,让人不禁为他捏一把汗。
“在身中十六弹后,卢印石中校的身体已经摇摇欲坠,但他的步伐却没有丝毫迟疑。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冲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生命为连队撕开了一个突破口!”
屏幕上出现一位面容坚毅、眼神温和的中年军官照片,随即切换到他牺牲后战友们肃穆敬礼的画面。
“徐显智上尉,时年38岁。所部遭哈夫克无人机群突袭,左臂被炸断。为掩护仅存的四名战友撤离,他独守断墙,以身体阻挡敌追击火力,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一位看起来有些书生气的军官照片闪过,与他牺牲的惨烈形成鲜明对比。
“列兵李光泉,时年22岁。身负重伤,陷于敌火力圈。为阻止战友冒险营救,他高呼‘别过来!’,毅然拉响‘光荣弹’。爆炸未能致命,只炸断其右臂后,他又以惊饶毅力,用左手持另一枚手雷抵住头部,再次拉响……”
照片上是一个笑容腼腆、甚至还有些稚气的年轻干员。
“列兵林弘南,时年20岁。进攻通道被哈夫克密集布设的街道诡雷封锁,伤亡惨重。为给战友开辟生路,他义无反顾,以身体滚入雷区……”
年轻的面庞,坚定的眼神。
“赵燃中尉及其战斗组,共11人。固守一栋关键建筑,击托精锐6次疯狂反扑。弹尽粮绝,援军无望。最后时刻,他们通过通讯频道向指挥部诀别,高呼‘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随即引爆身边所有剩余爆炸物,宁死不当俘虏……”
屏幕上出现十一位年轻干员最后的合影,他们互相搭着肩膀,笑容灿烂,背景是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废墟。
军官的声音几度哽咽,但仍坚持着念下去。
他特别解释道,许多战士的“自决”,实为防御哈夫克一种极其残忍的战术——
“围伤打援”:
哈夫克常用无人机盯住GtI伤员,等待战友救援时再进行狙杀或炮击。
为了不连累战友,许多重伤员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
名单上,30岁以上的官兵占了相当比例,他们多是经验丰富的士官和基层军官,是部队的脊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至关重要的战术价值和更多战友的生还。
长长的名单,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冰冷的文字和勋章。
台下,无数铁血硬汉无声地流下热泪,紧握的拳头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整个会场被一种巨大的、悲壮而崇高的氛围所笼罩。
露娜默默地低下头,蜂医摇摇头,掩饰发红的眼眶,乌鲁鲁狠狠啐了一口,骂了句极脏的脏话,深蓝和夜莺则早已泪流满面。
追授仪式结束后,会场灯光重新亮起,但气氛依旧凝重。
接下来,是给生者的授勋。
同样是一份长长的名单。
第13集团军、第39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51集团军、第71集团军、第78集团军……
几乎所有在巴尔干血战中打出威名的部队都有代表上台。
每一个走上台接受勋章的人,无论军衔高低,都带着一身硝烟味和仿佛刻在骨子里的疲惫,但他们的眼神无比坚定。
主持人会简要宣读他们的功绩:
“……指挥炮兵分队,在兹拉提波尔反击战中精准摧毁敌装甲集群先头部队,迟滞敌攻势达六时……”
“……敌后破袭,连续遏三个哈夫克前线指挥所,击毙一名上校旅长……”
“……身负重伤,坚守通讯枢纽直至最后一刻,保障了关键指令传达……”
“……驾驶重伤战机,成功迫降,保住了珍贵装备……”
每一个事迹都堪称传奇,都对哈夫克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与损伤。
台下一次又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由衷敬意的掌声。
露娜五人坐在台下,听着这些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战功,心情复杂。
他们的事迹与这些大规模攻防、正面硬撼的辉煌战果似乎截然不同。
终于,在名单的最后部分,他们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和代号。
“下面,授予在‘斩浪’行动中,以非凡勇气与智慧,深入敌后,予敌重创,极大改变巴尔干战区态势的特战组——露娜队,荣誉勋章!”
聚光灯瞬间打在他们五人身上。
全场目光聚焦。
他们深吸一口气,依次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笔挺的礼服,按照军衔高低(此时仍是原军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一字排开,面向台下。
赵将军和几位战区高级将领亲自为他们授勋。
授勋开始:
首先是大卫·费莱尔上尉(乌鲁鲁):
一位澳军准将走上前,手中托盘里是一枚杰出服务十字勋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cross - dSc)。
授勋词:
“授予大卫·费莱尔上尉,以表彰其在极端危险的敌后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杰出领导才能、无畏勇气及卓越的工程专业技术,其行动对任务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乌鲁鲁深吸一口气,尽管与最高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失之交臂让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他知道这多少和他那暴躁脾气和与上级紧张的关系有关),但他依旧挺起胸膛,接受了勋章。
准将低声对他:
“你的国家为你骄傲,工程师。”
(军衔因其专业领域特殊性及战功,破格晋升为少校(major))
接着是罗伊·斯米二级军士长(蜂医):
一位联邦自由军团军官为他佩戴上金质战功十字勋章(Goldenes Ehrenkreuz der bundesehr fur tapferkeit)——
这是德国联邦国防军授予英勇行为的最高级别勋章之一。
授勋词:
“授予罗伊·斯米军士长,表彰其作为战地医护兵,在无数次危机中,不仅以精湛技艺挽救同袍生命,更以冷静头脑和坚定意志为团队提供关键支援,其贡献远超职责所在。”
蜂医难得地收起了玩世不恭的表情,郑重地敬礼。
(军衔晋升为一级军士长(oberstabsfeldebel))
然后是玛丽卡·贝拉·马拉伊上等兵(夜莺):
一位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高级官员(特意赶来)为她授予了两枚勋章:
“为祖国服务”荣誉勋章(dekorata \"N? Sh?rbim t? Atdheut\")和 “军事勇敢”勋章(dekorata \"trim?ri Ushtarake\")。
授勋词:
“授予玛丽卡·贝拉·马拉伊上士(破格晋升后),以表彰其在与强敌对抗中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坚定信念及卓越的技术能力,其年轻的生命闪耀着最耀眼的光芒,是阿尔巴尼亚军队的骄傲。”
夜莺激动得脸颊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努力保持立正姿势。
(军衔破格晋升至上士(Rreshter))
接着是阿列克谢·泵罗夫少尉(深蓝):
福查战役的指挥官,帕维尔·阿纳托利耶维奇·克里缅科中将,为他佩戴上勇气勋章(meдaль ?3a oтвaгy?)和苏沃洛夫勋章(opдeh cyвopoвa)(一种授予杰出指挥才能的勋章,虽通常授予军官,但其战功足以破格)。
授勋词:“授予阿列克谢·泵罗夫中尉(破格晋升后),表彰其在复杂特种作战中展现出的超乎寻常的勇气、沉着冷静的判断力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完美继承了空降兵的光荣传统。”
深蓝神情肃穆,标准的俄式敬礼干净利落。
(军衔破格晋升至中尉(cтapшnn лenтehahт))
最后,是金卢娜中尉(露娜):
全场目光聚焦于她。
赵将军亲自走上前。
他的表情无比郑重。
“金卢娜中尉,”赵将军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你的情况,极为特殊。你曾背负重大历史污点,历经军事法庭的审判与降衔的处分。”
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是!”
赵将军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力量,“无与伦比的辉煌战功,足以洗刷一切! 你在‘斩浪’行动中的决策与领导,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杜布罗夫尼磕战略平衡!你的功绩,不仅完全赎回了过去,更达到了需要最高荣誉来表彰的地步!”
他深吸一口气,从助手的托盘中,依次取过三枚熠熠生辉的勋章,逐一为露娜佩戴在胸前:
1. 太极大勋章(?????):韩国最高军事荣誉,授予取得决定性胜利、扭转战局的最高指挥官或英雄。
2. 忠武武功勋章(??????):韩国第二高的军事勋章,授予在战斗中表现出的非凡领导力和勇敢行为。
3. 花郎武功勋章(??????):韩国第三高的军事勋章,授予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卓越勇气和军事技能。
“今日,我们不仅表彰你的功绩,更是要向全军宣告:功必赏,过必罚!忠诚与勇武,终将获得最高认可!”
赵将军的声音铿锵有力,“你已成为韩国军队历史上,极少数同时拥有这三枚最高武功勋章的女军官!这是你应得的荣誉!”
接着,赵将军亲自为她更换了肩章——
中尉(中尉) 的军衔被取下,换上了上尉(大尉) 的崭新肩章!
这是对她过往屈辱最直接的平反!
露娜的身体微微颤抖,眼中早已蓄满的泪水,终于无法抑制地滑落。
但她依旧站得笔直,承受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轮到获奖感言环节。
其他四人都发表了简短而激动的感言,感谢国家、战友和GtI指挥部的信任。
最后,话筒递到了露娜面前。
所有人都期待地看着她。她没有准备草稿。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话筒前,泪水还未干,但声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清晰与冷静,只是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哽咽:
“谢谢……谢谢司令员,谢谢指挥部,谢谢GtI。”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扫过身边同样眼含热泪的队友。
“今站在这里,我想到的不是荣誉,而是……名单上的那些名字。卢中校,徐上尉,李光泉,林弘南,赵燃中尉和他的兄弟们……还有无数我不知道名字的战友。”
她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巨大的悲痛:
“我们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是站在他们的牺牲之上。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她抬起头,泪水再次涌出,但眼神无比坚定:
“这枚勋章,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我们队,属于所有在敌后默默奋战的影子,更属于那些永远留在贝尔格莱德、杜布罗夫尼克、留在整个巴尔干战场的英魂!”
她转向赵将军和台上的将领们:
“请允许我,将它献给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的牺牲,必将换来最终的胜利!”
她再次转向全场,用尽全身力气,高声道:
“我们将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战斗!直到最后一个哈夫克被赶出我们的土地!直到和平真正降临!”
“大韩民国万岁!胜利万岁!”
短暂的寂静后,全场爆发出前所未英雷鸣般、持久不息的掌声。
许多特战干员激动地站起身,用力鼓掌,向她,向所有牺牲和活着的英雄,致以最高的敬意。
露娜的演讲,没有华丽辞藻,却发自肺腑,震撼了每一个人。
授勋仪式接近尾声。
一位穿着黑色制服、表情极其冷酷的中年军人走上台。
露娜看到他,眼神微微一凝。
他们之前确实打过不少交道——
判官走到露娜面前,两人对视着,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电光。
台下知情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然而,判官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
他从托盘里取出一枚巧但意义非凡的行动任务纪念章。
他动作一丝不苟,甚至可以是带着一种罕见的郑重,亲手将这枚纪念章别在了露娜礼服左胸口袋上方,与其他三枚最高勋章并粒
完成后,他后退一步,抬起手,向露娜——
金卢娜上尉
——敬了一个标准、有力、无可挑剔的军礼。
露娜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最终化为理解和释然。
她深吸一口气,挺直胸膛,抬起手,回敬了一个同样标准、有力的军礼。
两人之间,无需言语。
过去的处分是基于当时的规则和判断,今的荣誉是基于无可争议的功绩。
一敬一礼之间,是旧时代的终结,也是新时代的开始。
规则得到扞卫,功绩得到彰显,这本身就是GtI强大和公正的体现。
掌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充满了敬意与和解。
聚光灯下,五位身着不同国家军礼服、胸前挂满崭新勋章的英雄并肩站立,他们的脸上带着泪痕,更带着无比的坚毅与荣耀。
他们的故事,注定将成为这场战争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