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正的话。
朱棣却是一笑:“你这子有时候就是太正经了。”
“本王能够与你这些,自然是不将你当外人,我也不知道怎么了。”
“对你格外的亲近,有什么事对你一反倒是能够释怀不少。”
闻言。
朱正也是一笑:“末将这也是提一嘴罢了,在他人面前,王爷一定要表现的镇定威严,毕竟王爷可是全军的主心骨。”
“得了。”
“等晚上,我们两个好好在这喝上一场吧。”
“今日功成,本王想要大醉一场。”朱棣摇了摇头,心思仍然很多。
夜幕降临。
皇宫内的血腥味却是没有因此而减弱。
许多燕军后勤军的将士仍然在不停的清理着尸体,清理着血迹。
今日这一场杀戮。
数千建文臣子与家眷遭遇了血洗。
不过。
他们虽死,但他们也是为了他们的皇帝而尽忠了,并未过错。
只是成王败寇的结局罢了。
奉殿!
屋顶屋檐上。
或许也是有些别具一格。
朱棣此番用膳饮酒竟然设在了这屋顶之上。
一张固定在屋檐上的桌子,并无椅子。
朱棣坐在了左侧,朱正坐在了右侧。
桌子上放着一些膳食,还有酒水。
坐在这屋顶之上,俯瞰着整个皇宫,甚至应城的灯火通明也可以看到,大有一种回档临绝顶之势。
“在此饮酒,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
“倒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啊。”
朱棣饮了一杯酒后,十分感慨的道。
“是啊。”
“奉大殿之上,大明权柄中心,没想到有朝一日竟然能够在这屋顶上饮酒。”朱正也是同样感慨道。
或许。
此刻这等场面就宛若朱棣心底所想,会当临绝顶,但初登之时,心情则是难以平复下来。
“别你没有想到。”
“本王也未曾想到不到三年,竟然从必败的局面反赢了。”
“只不过,从今以后……”
朱棣握着手中的酒杯,凝视着这夜幕之下的应城,带着一种难言的心情:“我朱棣,便是万古不易的贼了。”
这一句万古不易的贼。
也是让朱棣心底格外的悲凉,虽然赢了,但不是顺位继承,终究是让他心底不甘,更是未来他帝王生涯的一个污点。
未来史书之上永远不会记录他是顺位继承,他的皇位乃是篡位谋逆得来的。
夺了他侄儿的位置!
对于朱棣此刻所想,朱正也不知该如何去安慰。
毕竟朱棣所言实则也是他的心病。
这心病也只能靠他自己去想。
万古不易的贼!
或许吧。
但相比于让朱允炆执掌大明,朱棣无疑会更为出色的。
“或许是贼。”
“但只要坚持本心,壮大明国力,安大明之下,让大明数千万子民过上好日子。”
“那史书之上必会公正记载。”
“只要王爷做的比曾经的朝廷好,得到万民认可,自会有大儒为王爷辩经。”朱正沉吟一刻后,缓缓道。
听到这。
朱棣饮了手中的酒,大笑道:“是啊!”
“木已成舟,已无更改。”
“与其想着这些,还不如想着如何安定大明,强盛大明。”
“倘若他日我能够开创出大明更强的国力,开创出比父皇都要强大的盛世。”
“那史书之上纵然记载我是造反篡位,那对于我的功绩也不能抹除。”
到这。
朱棣带着一种豪迈之气的站了起来。
举起酒杯,遥敬苍,又好似遥敬昔日的洪武皇帝。
“老爷。”
“父皇。”
“你们都看着吧,我朱棣绝不会是一个庸君,我要成为一个名流千古的皇帝。”
“他李世民能够做到,我朱棣也同样也可以做到。”
“我会开创大明盛世。”
“我会证明我比父皇你做的更好。”
朱棣凝视着穹,大声嘶吼道,将他的决心,将他的坚定全部都吼了出来。
自这一刻起。
或许。
朱棣也是坚定了自己的本心了。
“王爷一定可以做到的。”
“史书之上,必有王爷之名。”
“开创大明盛世之名。”
朱正十分郑重的道。
这。
并非虚妄。
而是朱正发自肺腑所言,毕竟作为后世重生而来,朱正岂会不知历史记载上的永乐大帝?
虽是篡位。
但未来的朱棣将会开创更鼎盛的大明盛世。
“好。”
“就让你我一同,开创更强的大明盛世。”
“吾为君,你为将。”
“待得安定大明国本之后,你我君臣开疆拓土,开创盛世。”朱棣大笑一声,举起酒杯,对着朱正一敬。
朱正也是举起酒杯,大声回道:“末将,愿随校”
夜幕落下。
月光洒落。
君臣两人坐在奉大殿屋顶之上,开怀畅饮,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但两人没有注意到。
在夜幕之下。
奉大殿后,徐妙云正双目柔情的看着屋顶上的两人。
“夫君。”
“你面前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儿子啊。”
“等你稳定了应后,我就告诉你这个好消息。”
“我们的高政还活着,而且一直在你身边,一直与我们同处一城。”
“他一直没有离开我们。”
“哪怕是我们家遇到了危难,他也一直在默默守护着我们全家。”徐妙云凝视着屋顶上的两个身影,心底喃喃。
此刻。
这些事情唯有她知。
如今她已经可以确定了,只差最后一步,临门一脚。
去钟山孝陵,一探究竟。
只不过现在到了这一个地步,一切都无需着急了。
翌日!
经过了一晚上的清理,后勤军未曾停歇。
皇宫内的肃杀血腥的情形已然解决,尸体都已经清理了,鲜血也洗干净了,唯独留下来的就是昨日杀戮的血腥味,还有城外乱葬岗的坟墓多了许多。
奉殿。
重新收拾之后,还是那个庄严威肃的奉殿。
只不过相比于昨日。
掌控这皇宫奉的人已经不再是建文皇帝朱允炆,而是燕王朱棣。
此刻。
朱棣站在了龙椅前,一身王袍。
殿内除了众多燕军将领外,原本朝堂上那些归降的朝臣还未觐见,显然还是不到时候。
待得此番燕军内部军议之后,这些归降朝臣才会上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