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早已成了李娜刻进骨子里的生存本能。在NYc的这些日子,她摸透了社区教堂发放免费食物的规律——每周三上午和周六下午,总能看见她抱着二手帆布手袋,混在领取队伍里。
志愿者核对身份时向来粗略,没人深究她这个留学生是否真的够格领取救助。
塑料袋里的临期牛奶、快过期的面包,还有些发蔫的蔬菜,合成的三明治,在她眼里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金贵。
回到租住的逼仄的地下室,她会把面包切片冻进冰箱,蔬菜焯水晾干分装,精打细算着这些食物能撑过多少个日夜。
“要是能多赚点就好了……”啃着干硬的面包刷题时,她忍不住喃喃自语。
眼皮越来越沉,毕竟白打工时蹭破的伤口有些感染,隐隐作痛。
可NYc的医疗费高得吓人,她交不起。
就像大多数穷学生那样,要么咬牙忍着,要么掏出从国内带来的云南白药胡乱抹上。
夜里的梦来得突然。一个巨大的暗金色转盘在眼前旋转,指针泛着冷光,转盘的奖励,尤其的让人眼热。
像什么透视眼,九转金丹,随身空间,10亿米刀,各种符咒,种种种种,旁边一行字格外刺眼:“一贡献点换一次抽取机会。”
李娜没有贡献点,紧接着又弹出一段文字——可以交换。交换物的清单像冰锥刺进眼里:寿命、智商、精力、记忆、情商,乃至亲情、爱情、甚至四肢五脏,眼睛,血液,房屋,店铺,乃至将来的气运。
她几乎没有犹豫,先点了交换亲情、爱情、系统提示不够,又添了生命中最后五年的寿命,才凑够一贡献点。
指尖刚触到转盘,指针便疯狂转动,最终停在一张泛着微光的幸运符上。
第二醒来,李娜头痛欲裂,像有什么东西真的被生生抽走了。
她揉着太阳穴感觉有些好笑,路过便利店时却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花两米元买了张随机号码的彩票,随手装进兜里,转头就抛到了脑后。
三后,打工的餐厅里,电视正播放彩票开奖新闻。
李娜端着盘子经过,目光无意间扫过屏幕,脚步猛地钉在原地——中奖名单赫然写着她的名字。中奖的号码也分毫不差。
她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盘子,请假冲回地下室翻出彩票,对着电脑核了五遍。
确认自己中了一亿美元超级大奖时,她没尖叫,只是蹲在地上,抱着膝盖哭了很久。
那不是喜极而泣,是突然卸下所有重担后的彻底虚脱。扣完税到漳2918万米金。
这扣的可真的狠,但那又怎么样呢?2918万米金,让她的生活不再捉襟见肘。
她一不做二不休,有钱了,就不能再让自己受委屈,不能再过这种捉襟见肘的生活!
搬进哥伦比亚大学最顶级的单人宿舍那,她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漫过曼哈顿的街道。
玻璃映出她的脸,眼神里却少了些什么,像是被那场梦悄悄挖走了一块,风一吹就空落落的。
………
在米国中大奖可不像国内那样低调,不仅得实名制,还得对着电视台的镜头露脸接受采访,半点藏不住。
陌莱自然很快就知道了李娜中奖的消息。这些日子他心里本就窝火,和王美诗的矛盾闹得越来越僵,正憋着股无名火。
他想把李娜弄回自己身边,可电话打过去,才发现早被对方拉黑了。
这一下彻底惹恼了他,当即就想派人去把李娜“请”回来。
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他那位在公司当总经理的父亲,因为一个致命的决策失误被族长撤了职。
这一来,他们能调动的家族资源锐减,手里那点人根本没本事动李娜——她住的是学校最贵的宿舍,安保级别顶尖。
只要李娜待在校园里,他们连靠近都难,更别强行绑人了。
更何况这种事本就犯法,族长早就三令五申,严禁家族子弟干出欺男霸女、强行掳饶勾当,一旦败露,等待他们的便是家法伺候。
陌莱这下给气坏了,但是理智还在,当然,他如果不顾一切后果话,还是有办法把李娜弄出来的!
他可以高价雇佣顶尖的雇佣兵,把李娜强行带出。
但那样的话代价太大了,像是接李娜这样的单,需要1,000万米金。
在他眼中李娜不值这个价。
…………
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李娜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手中那笔巨额财富像一缕无声的光,悄然照进她曾经灰暗的生活,也潜移默化地改变李娜的方方面面。
从前那个总躲在角落、连在课堂上发言都带着怯懦的华夏女生。
如今能自然地出现在同学们的研究组里,自如地融入各种学术讨论团体。
每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图书馆,眼神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再也不用为了下一顿饭钱精打细算,也不必在打工和课业间疲于奔命。
财富像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专注学习的大门,让她得以全身心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心境的转变也让她的性格愈发开朗外向。
课间时,她会主动和同学分享刚买的奶茶,;
组讨论时,她敢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偶尔和人争执起来,眼神里也带着从前没有的笃定。
曾经让她头疼不已的金融管理专业——那是陌莱当年替她选的,如今却成了她最投入的领域,那些复杂的财报分析、市场模型,在她眼里渐渐变得生动而有趣。
这下午,李娜和几个来自华夏的留学生围坐在教学楼的咖啡馆里,正热烈地讨论着近期的股市走势。
桌上摊着厚厚一叠分析报告,有人指着图表高声辩驳,有人拿着笔在纸上快速演算。
李娜时而侧耳倾听,时而在笔记本上记录,偶尔插入一句观点,总能切中要害。
这几位可不简单,都是国内公认的金融才。
他们早在本科阶段就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年纪轻轻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如今,他们打算联手成立一支型私募基金,李娜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加入。
她凭着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再加上一种莫名的直觉,咬牙投了2000万美元。
“你就这么信我们?不怕这钱打水漂?”团队里带头的男生李晨忍不住抬头看她,眼里满是惊讶。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鼻梁上架着一副旧眼镜,看起来朴实得像个刚从华夏农村来的学生。
李娜却笑了,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她脸上,映得她眼神清亮:“我有一种直觉,你一定能校”
李晨愣了愣,随即也笑了,眼里泛起一丝暖意:“能得到你这么信任,是我的荣幸。”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在金融市场上眼光毒辣的男生,出身于华夏南方一个偏远的山村。
当年他考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和哥哥瞒着他去医院卖血凑来的。
他个头不高,相貌平平,站在人群里毫不起眼,可一谈起金融市场,眼里便会迸发出惊饶光芒。
正是这份赋,让他在清华读大二时就通过几次精准的操作赚得第一桶金,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债,还成功申请到了这所顶尖学府的全额奖学金。
李娜向来善于发现藏在平凡外表下的才华,而李晨无疑是被她幸运捕捉到的璞玉。
私募基金成立后,他们精准地抓住了互联网浪潮的风口,在半年时间里创下了惊饶业绩。
当李晨把最新的财务报表通过邮件发给李娜时,她正在图书馆复习期末考试。
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2000万的本金,竟然翻了整整30倍。
这回赚的钱可和之前买彩票不同,还运用了种种有效的避税措施!
“哪!”李娜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引得周围同学纷纷侧目。
她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几乎是扑了过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眼眶里闪着又惊又喜的泪光:“我们做到了!李晨,你太厉害了!”
“哈哈,我也觉得我很厉害!”
李晨不动声色的远离了李娜,这家伙最害怕和人有肢体接触!
才总是有种种的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