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的定军山营地中,一间屋子里面正燃着一盆熊熊的炭火,一旁的桌子上坐着一个人,上方则燃着几盏油灯。

朱钰此时正拿着一本册子陷入沉思,看他那紧皱的眉头,便能想象出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教书先生二十六人,适龄学子一千三百二十九人。”

“木匠二十一人,泥水匠三十六人,铁匠九人,只能打制农具与普通腰刀。”

朱钰呢喃出口,眉头越深。

看到铁匠,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前世的记忆。

在他的那个时代,铠甲早早退场,流于世面的不过都是一些工艺品或者玩具。

而每一个男子,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一副自己的铠甲。

朱钰自然也有自己的梦想,也因为如此,他曾经在网上搜罗过比较出名的铠甲,令他记忆尤深。

朱钰指尖无意识地叩着案几,目光落在门外泛着银光的雪地上,心思却早已沉入一片无形的甲胄库。

脑子里像有本摊开的兵书,一行行字自动浮出来。

明光铠、步人甲、玄甲、锁子甲、板甲……这些名字带着冰冷的铁味,在他意识里碰撞。

“先算用铁量。”他无声地对自己。

步人甲一千八百二十五片甲叶,总重近三十公斤。

他眉头微蹙:“太费铁了。”

如今自己连打造农具的铁料都要精打细算,要装备百人队,光是步人甲的用铁量自己就承担不起。

那板甲呢?大块钢板一次锻造成型,听着省料,可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曲面锻造”“关节咬合”这些词。

他自嘲地勾了勾嘴角,别现在没铁匠,就算有,能打出这种活儿的匠人,怕不是得请动皇家工坊的老师傅。

锁子甲倒是省铁,环环相扣看着简单。

但他忽然想起什么,指尖停顿了一下,铁环得退火、锻打,还得保证每个接口都咬得紧实,不然一箭射穿环眼,等于没穿。

真要批量造,上千个铁环的功夫加起来,未必比甲片快多少,而且防护力……对付刀剑还行,遇上破甲箭就悬了。

玄甲的重量在脑子里晃了晃,十六公斤,比步人甲轻一半。

甲片是锻打后退火的,韧性好,适合骑兵奔袭。

可他又想起另一段记载,玄甲的甲片虽薄,却要两千多片才能缀成一件,编缀的麻绳、皮革也是笔开销。

更要紧的是,这甲对付骑兵好用,现在自己身处西南,西南多山,骑兵不利。

短期内自己要面对的是披甲的步兵方阵,防护力是不是差点?

思绪绕了圈,最终停在“明光铠”三个字上。

胸前背后那两块圆护的反光,像在脑子里亮了一下。

两千多片鱼鳞甲和长条甲,总重三十公斤,比步人甲轻,比锁子甲却是沉得有限。

甲片数量虽多,但制式统一,铁匠熟了就能批量打,不像板甲那么挑手艺。

用铁量比步人甲省近一半,防护却没差太多。尤其是那两块圆护,专门护住心口要害,战场上保命往往就靠这一下。

他算着时间,假设找十个铁匠,一人一打五十片甲叶,两千片也就四。

编缀的活计交给妇人孩子都行,用麻绳穿起来,比锁子甲的铁环好处理。

但是就算如此,按照时间来算最低也要一到两个月才能打完一副。

但是如果工匠足够,工材料无限供应,或许……

不过他很快又摇了摇头,自己曾经特意搜索过明光铠的相关历史。

玄甲军,这是唐初精锐骑兵,关于其人数,旧唐书称“千余骑”,新唐书载“四百骑”。

通典则言“五百骑”,玄甲军皆装备明光铠。

若按最多人数估算,玄甲军装备的明光铠约有一千副左右。

彍骑,是唐朝后期的禁军,采用“十人为火,五火为队”的编制,配备统一的明光铠。

宝初年,彍骑总兵力约十二万,若按较高比例估算,装备明光铠数量或有几万副,但具体数字难以确定。

安西军,是唐朝驻扎在西域的精锐部队,开元时期人数达到顶峰,约两万四千人,士兵普遍装备明光铠,据此推测其明光铠数量约为两万副左右。

北庭都护府军队,根据开元二十年(732年)北庭都护府兵器库清单,库存明光铠三千领,这可视为北庭都护府军队中明光铠的大致装备数量。

此外,唐朝还有其他一些精锐部队也会装备明光铠,如部分节度使下辖的精锐士卒等。

但因缺乏详细史料记载,难以准确统计。

综合来看,唐朝精锐部队装备的明光铠数量应在五万副以上,不过这只是专家用现有资料的粗略推测得到的数据。

而唐朝,是古代为数不多的盛世大国,但是按照有关资料记载,能打造明光铠的铁匠大约两千到五千人。

这个跨度太大,故而朱钰认为应该在三千人左右。

而如果他们形成流水线模式生产,速度则是快到不可思议。

再迎…

朱钰突然想起一件事,如果自己能够拥有三千个铁匠,再让一人带上五个学徒,而每个师傅只负责教学其中一个环节……

想着想着朱钰就嘿嘿嘿的笑出声来,门口的虎痴与田大牛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懵逼之色。

不过很快屋中又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二人又是对视一眼,眼中懵逼之色更浓。

朱钰之所以情绪变化如此之大,是想起了一句话。

“ 视技艺为安身立命之本”!

有些铁匠会将手艺视为“祖师爷的托付”,甚至超越生死。

比如面对外敌要抢夺独门锻甲技艺时,有人会选择毁掉图谱、闭口不言,宁死不让技艺落入恶人之手。

或者是为了守护技艺的纯粹性,如不造劣质铠甲害人,宁可饿死也不违背本心。

而且规矩很多,最简单的一句话:“传男不传女!”

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会传授,又何况是别人呢?

而且,自己现在没有这方面的人才,铁也缺很多。

想着想着,他将目光看向了清河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