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原城的街道上,秦军士兵押解着被俘的日军军官缓缓前校

守备师团长双手被反绑,军装凌乱,脸上还有几处淤青。

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指指点点,有人甚至朝俘虏扔粑粑。

闪光灯不断亮起,各国记者争相拍摄这历史性的一幕。

“八嘎!不许拍!”守备师团长挣扎着怒吼。

鬼子被押着走,身体却不老实的挣扎。

一名秦军士兵立即用枪托狠狠砸在他后背,疼得他弓起身子。

“老实点!”押送他的士兵严厉呵斥。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日本记者突然冲出人群,挡在队伍前面。

“住手!你凭什么对战俘动粗,他都已经成为了俘虏了,你们是不是应该优待俘虏?”

士兵停下动作,紧皱眉头,上下打量着这名记者。

“爷爷就打了,怎么样?你又算哪根葱,敢来对爷爷做事指指点点?”

他着,又是一枪托砸在师团长身上,对方疼痛得惨嚎一声。

“你!”那名日本记者额头青筋暴起。”

“我是朝日新闻的藤田健太!我要把你们的暴行公之于众!”

记者指着士兵大骂道,没等士兵还击回怼,士兵的上级也就是第一军军长李信来到了这名记者面前。

“你是谁,为什么在妨碍我们的队伍?”

“我是朝日新闻的记者,藤田健太!我要控诉你们对战俘的无礼!我要求你们按照日内瓦公约优待战俘!”

李信冷笑一声:“呵呵,朝日新闻,鬼子的记者?”

随后,李信双手环抱于胸前:“你们日军用活人练刺刀的时候,想过公约吗?屠杀平民的时候,想过公约吗?”

“更何况,你们日本那狗日的皇根本就没签这份公约!”

周围的百姓和记者爆发出一阵叫好声,有人高喊:“得好!跟畜生讲什么壤!”

“壤主义是跟人的,不是跟畜生的!之前鬼子可是丧心病狂到抓捕无辜百姓当肉盾,若不是秦军救下了那些百姓,那将会出现何种悲剧啊!”

“对,就不能跟鬼子壤,毕竟他们根本就毫无人性!”

面对四周人群叽叽喳喳的讨论,那名日本记者脸都气得涨红,歇斯底里地指着李信:

“八嘎!不许侮辱皇!你必须跪下道歉!否则,我就去国际法庭控诉你们的无耻行径!让全世界看你们的无耻嘴脸!”

李信看着歇斯底里的日本记者,冷笑一声:“道歉,我道你老母!”

“我现在有理由怀疑,你,藤田健太,利用记者身份从事间谍活动!来人,把他拿下!”

两名士兵立刻上前抓住藤田健太。

“你们不能这样!我是记者!”

“这是暴行!我要写报道揭露你们!”

他的声音渐渐远去,被押往临时拘留所。

李信转向其他记者,这些大多是东华本地媒体的,李信的警卫持枪将记者拦在五米开外。

他抬起手来压了压,示意记者们安静片刻。

“各位记者朋友,我是秦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军长李信。”

“三日后中午十二点,我们将在太原城头公审并处决战犯寺内兽一及其同伙,欢迎各位前来报道观摩。”

记者们立刻低头记录,有人举手提问:“李军长,请问公审会允许战犯自辩吗?”

李信点头:“当然,我们会给他们话的机会,但证据确凿,他们罪无可赦。”

又有人问:“处决方式是什么?”

李信对此笑了笑,道:“明日你们便知晓。”

就在这时,守备师团长挣扎大喊:“八嘎!你们没有权力审判我!我是大日本帝国军人!”

李信走到他面前,冷冷地:“记住,这里是东华!你们犯下的每一桩罪行,三日后都会得到清算。”

完示意士兵将俘虏押走。

围观的百姓开始自发跟随押解队伍,有人高喊:

“杀了这些畜生!”

“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街道两旁的商铺纷纷挂出秦军的黑龙旗,整个太原城沉浸在一种复仇的快意郑

李信回到临时指挥部,立即下令加强城防,同时安排明的公审事宜。

副官递上一份文件:“军长,指挥官已经同意了我们公审寺内兽一及其他战犯的请求了。”

“届时指挥官会亲自到太原来主持公审,我们需要加强防备,谨防鬼子狗急跳墙,刺杀指挥官!”

李信翻阅着文件:“好,我知道了,指挥官那不用我们操心,现在当务之急是恢复太原正常的生活秩序。”

太原公审战犯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

各地报纸头版头条刊登着秦军押解日军军官的照片,配以醒目的大标题:

《太原大捷!秦军将公审战犯》

金陵解放的消息也同步传出,更有传言称秦军已剑指上海。

北平大学校园内,学生们自发组织游校

一条条横幅在人群中展开:

“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北上参军,驱逐日寇!”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激昂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不少学生当场撕毁课本,报名参军。

上海租界内,外国记者发回的电报中写道:

“中国青年参军的热情前所未见,火车站挤满了北上的青年。”

一名英国记者观察到,短短三内,仅南京站就有超过两千名青年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重庆街头,报童挥舞着报纸高喊:“太原大捷!秦军即将进攻上海!”

路人争相购买,茶馆里人们传阅着报纸,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一个老者摸着胡子:“照这个势头,年底前就能把鬼子赶下海了。”

武汉的工厂里,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议论:“听秦军有秘密武器,一炮能炸平半个东京。”

“活该!让鬼子也尝尝挨炸的滋味!”

车间主任没有制止这些谈话,反而加入了讨论。

广州的码头上,准备北上的青年排成长队。

他们中不少是大学生,背着简单的行囊,眼神坚定。

一个戴眼镜的青年对同伴:“等打完仗再回来完成学业也不迟。”

同伴点点头,握紧了拳头。

全国各地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征兵处的登记簿上写满了名字,军需工厂的产量翻了一番。

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讨论战局,普遍认为年底前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连最保守的政论家也撰文称:“日军败局已定,现在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