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贸易总局
总部将设在松江府,其下还有各地分局,分局之下则有货栈司,船务司,客寓司,护卫队四个部分组成。
分别负责货物贸易,船只人手,情报,以及护卫。
分局也有区别,分别海外和本土。
海外周建安虽然已经有所计划,不过看样子短时间内是建立不起来的。
朝贸易总局的建立,可以让整个大明的官员都随之受益,一年的分红他们独占百分之十三,这可不是一个数目,一年发放下去,每一名官员都会分到一些。
而第一任的朝贸易总局督理大臣一职则是由曾樱担任。
曾樱,江西峡江人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出身,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颇有才干。
后来巡抚登莱之时失地被革职查边,而周建安之所以选上他,则是完全因为福建总督张肯堂的推荐。
同时,周建安心目中也有好几个人选,不过在与曾樱接触过以后,周建安最后还是觉得他是最为合适的。
别看曾樱年岁不了,可是其并不迂腐,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非常强。
尤其是当初在福建担任按察使的时候对于海上贸易也有颇多的接触,也算是有一定的贸易经验之人。
不过有没有经验,其实也并不重要、
对于这个人选,能够压得住下面的人才是最有用的。
毕竟日后的朝贸易总局将会是一个充满油水的地方·····
崇祯十八年九月底。
福州城东城门外一片热闹之色。
城内城外,四处插满了旗帜,大量百姓们夹道两旁,翘首以盼。
整个福州府内的所有官员,此时也全部恭恭敬敬的站在东城门外,在福建总督张肯堂的带领之下恭送靖国公周建安的离开。
此时的周建安,归心似箭。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交待起张肯堂来。
“张先生,福建之事可就拜托你了。
郑芝龙虽败,可势力仍在。
这海上的危险,不得不防啊。”
周建安语重心长的道、
其实周建安还未走,这郑家便已经开始在沿海兴风作浪起来了。
仗着有水师和优良的战船,他们在整个大明沿海不断的进行袭扰。
忽东忽西,让人防不胜防。
虽然现如今大明还算是有一支水师的力量,周建安也将其编入到了重建之后的大明松江水师之郑
但要知道的是,大明的海岸线可不短啊,就凭借着两百余艘战船想防守住整个海岸线,几乎是不可能的存在。
即便再多一些,也是不太现实的、
唯一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郑军的主力,将其干掉。
可很明显,现如今的大明水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国公放心,下官等已经商议禁海之事,专门对付这些海贼。”
张肯堂点零头,闻言,周建安也是轻轻一叹。
海禁,那可是尚八百自损一千的事啊、
他虽然不同意,但是也明白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毕竟自己又不能做到让海寇们不再袭扰。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去以后赶紧制造出更多的大型战船,而后将郑家海寇们剿杀干净。
唯有如此,才能还大明沿海一个安宁。
之后又对跟其他一些官员了一些话之后,看着时辰已经也不早了。
周建安这才挥了挥手,道别之后便领着大军直接缓缓北上。
这一次,周建安带来了五万的威武军,不过走的时候却又留下了三个总镇的兵力。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郑家。
郑家虽然被赶下了海,但是袭扰不断、
禁海之后,要是没有武力的威胁,他们甚至敢深入内陆劫掠。
所以威武军就很有必要留下一些协助张肯堂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岛。
这一点关于张肯堂的官职就很容易看得出来。
福建一省,有一巡抚其实就足够用了,完全没必要册封张肯堂为总督、
之所以册封总督,为的就是东岛。
周建安,已经将目光看向了东岛。
别看此时的东岛其貌不扬,蛮荒之地。
但是后世那可是宝地啊!
而且此处对于贸易也非常重要,不过现在却被郑家掌控,所以周建安早晚会将其收回到大明的手里。
福州府往北,山路颇多甚是崎岖,行进速度没那么快。
这一段路,周建安他们就足足走了有十左右的时间。
这让周建安走的甚至有些焦急,他甚至不由得想到了后世。
在高速路云集之时,从福州到松江,也就是十几个时的事而已。
要是坐那飞机,更快!
可现在毕竟是大明,什么高速路,什么飞机都还太过于遥远了。
周建安甚至很多时候瞎想,自己在有生之年有没有可能看到这些东西?
诚然,后世科技的发展其实很快,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便已经突飞猛进。
要是等自己把仗打完了,凭借自己超前的知识,不定在有生之年还真的能够把这些东西给搞出来。
虽然不太可能搞出什么太先进的东西,但是做出一些初代的东西还是问题不大的。
十之后,周建安便进入到了扬州府境内,而在进入扬州府之后便一马平川,全是平原,整个军队的行进速度也变得更快了一些。
周建安这个时候可有些等不了大军了,所以他带上自己的千余亲卫之后便开始策马奔腾起来。
在这样的速度之下,仅仅一多的时间周建安便已经抵达到了松江府的地界。
这次回来,虽然有提前通知过松江府的官员以及国公府,不过由于周建安的速度太快,比预定的时间还要早的多,所以此时的松江府外几乎没有任何的欢迎。
周建安可不在乎这些,入了城以后便直奔国公府而去。
刚进入国公府便遇到了正欲出门采买的卢婉,两目相对之下,卢婉瞬间便红了眼眶。
而周建安则是咧嘴一笑径直上前就将其抱着,然后快速的朝着内院而去,而在半路,他又看到了陈圆圆。
国公府内,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