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8:13:0
时间消耗:锻炼大于休息大于学习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名句,写出如此蓬勃朝气,乐观烂漫诗句的他最后卧轨自杀,有点唏嘘啊!发现很多深入思考的人,比如文学家、诗热等有相当一部分最后都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当然可能只是幸存者偏差,从整体比例来看,还是处在一个人类正常自杀的比例,只不过处于名人效应,他们的自杀更加声动四野,那么这些自杀是偶然吗?我觉得有可能是剑走偏锋,走火入魔,进入了牛角尖,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污秽的、肮脏的、世俗的、当然你可以可以境随心转的认为它是圣洁的、美好的、灿烂的……无立足境,方得真正的干净,故而无论是得道高僧,还是世外高人,只要具备人形,会拉屎撒尿,就不能完全抽身事外,要么离群索居,做个隐士,要么和光同尘,同流合污,做个庸人,当然啦!还有做得更好的高手,他们同流而拒绝合污,而像海子、太宰治、川端康成这群人只能选择死亡进入更高维的世界,更高维度的国存在他们苦苦寻找的纯净的理想和信仰。
人自杀,总得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痛苦!而痛苦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体上面的,另一方面是精神上面的,就前者来,很多重症患者,饱受疾病摧残的病人,选择跳楼自尽的人屡见不鲜,他们的死亡选择可以理解,而对于精神方面的苦难者来,自杀更是不胜枚举的绝佳选择,身体其实也是灵魂的一部分,灵魂出了故障,如果“重启”都无法解决故障,修理不好的话,那么人这种肉体机器就会死机,对于人类来,“死机”意味着永恒的沉寂。
我个人不认为死亡是低劣的逃避,只是一种选择,当这个世界与你格格不入,深思熟虑之后的死亡也不失优雅,不失为一种解脱。
鲁迅笔下的阿q 身上的阿q精神也是一种精神鸦片,或者是一种精神类的药物,如果没有这一类型的药物,不少人也会选择 “狗带”,这种精神药物能让我们抽身于这个残酷的世界,而置身于幻想的国度里,暂时获得喘息,用学术方面的词语来形容就是心理防御的一种变种,当外界的现实环境跟心目中的神圣差别太大的时候,那么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降临之后,必然将迎来雪崩似的瓦解,阿 q 精神不可耻,可耻的是沉溺和过度使用,躲在龟壳里,不愿意出来了,我想这才是周树人痛恨其的原因。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阿q,的确可怜又可恨,虽然也赚到一些钱,对爱情也有憧憬,不过总体来还是悲剧的可笑的存在,身上的动物性太多,而人性太少,这一类人有了钱权之后,恐怕会是新的恶龙,新的黄四郎和《大鸿米店》里的五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必将遗患无穷……
合理的阿q精神可以让我们摆脱落差带来的梦魇,但阿q神过度使用阿q精神的话,心灵将会沉入一片深不见底的沼泽之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思进取呆在冰水里面,不愿挪动愈来愈沉重的身子,最终也会冻死在那片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成为一座的不伟大的丰碑。
《乌合之众》,人类虽然是群体性的动物,但是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各种攀比各种风气会束缚人们的自由思想,会形成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网,将所有人绑在一起,不允许异类的诞生,如同中世纪的教廷烧死异教徒,其中有一个异教徒名叫布鲁诺,人家坚持了日心,现在的文明社会中,我们不会堂而皇之的去烧死这些思想上的“异教徒”,但却擅用言语目光等等各种各样的冷暴力去杀死一个自由之人,那残酷的手法如同元老们杀死凯撒一样凌厉,同出一辙,警察来了,也断然找不到凶手,那些无形的匕首藏在每一个看似善良的饶某个器官之中,《三大傻大闹宝莱坞》里那句“I quit”点赞,由此来看,印度的电影节也是人才辈出的。
有一种法讲,群体会降低人们的独立思考和智慧的层级,故而独处就显得极其重要,但人们又害怕孤独,真是一种矛盾的可悲,我想万物皆在均衡之中,不能盲目从众,也不能闭门造车,还是一个词——均衡!
当一个人开始慢慢变老的标志,并不是身体机能的衰退,而是激情热情的消散,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不约而同的朝气蓬勃,激情四射,随着经历的风霜雨雪多了,各种各样的阅历扑面而来,冷水不断的浇在头上,大多数的一般人选择缴械投降,随波逐流,而能保持逆水行舟,愈挫愈勇的人,则是凤毛麟角,我要做后者这种类型的强者!这是我的骨相,是我的宿命使然!
即便某一悄然已经身处耄耋龙钟的年华,只要秉持着一颗学到老,不放弃的心,敢于跳出舒适圈,敢于突破自己,突破群体中那些乌泱泱,密密麻麻的看不见的网,朝着心之所向的真正圣地,一步一个脚印跪着、爬着、走着、跑着过去,永不言弃,能做到这种地步,就真的达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那句名言——你的人生没有碌碌无为,也没有虚度光阴。
你对得起你自己了!——人生的剧本故事结尾,没有比这更好更优雅浪漫的结束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