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推开丹房后窗,夜风卷着星子的凉意扑进来,吹得案上的宣纸簌簌作响。
他提笔蘸了朱砂,却没有立刻落笔,目光落在宣纸上画好的双环结构图——那是他根据丹田内事件视界的相对位置勾勒的雏形,此刻正被他添上密密麻麻的注解,墨迹间满是“愿力褶皱角度”“真气震荡频率”之类的字样。
《镇元星斗诀》的筑基篇原本只写到液炁凝练便戛然而止,如今空白的纸页上,正被他一点点填满新的构想。
徐行笔尖悬在“双环共振”四个字上方,不由的想起翡翠矿爆炸那的场景——狂暴的灵炁洪流撞碎地表时,他丹田的双环结构像被投入火星的炸药库,在剧痛中炸出第一道裂隙。
“那是不可复制的机缘。”
他对着图纸轻叩笔尖,朱砂在纸上晕开一团红痕:
“可如果把爆炸… …像是钨针一样,装进‘薄膜’里呢?”
他猛地放下笔,从针匣里取出三枚钨针,指尖一弹,针尾立刻裹上三层愿力膜。
这次的膜比之前更复杂,褶皱间布满细密的“引流纹”,正是模仿铝箔屏蔽电磁波时的感应电流路径。
当三枚钨针悬浮在半空,徐行引过一滴液炁,心翼翼地注入膜体夹层。
“第一步,用愿力膜做容器。”
他低声自语,操控着三枚钨针在双环结构图上空摆出三角阵形:
“就像储物时包裹钨针那样,让膜体把液炁锁在事件视界… …啊不,双环结构边缘。”
液炁在膜内翻涌,发出细微的嗡鸣。
徐行没有急着引爆,而是引导着三角阵缓缓沉入气海,精准地卡在双环结构与事件视界之间的夹缝里——这里是引力场最紊乱的区域,也是最容易产生空间褶皱的临界点。
“第二步,借双环之力放大震荡。”
他凝视着意识海里的三角阵,忽然松开对双环结构的电磁约束。
膜内的液炁立刻像被点燃的火药,顺着愿力褶皱的纹路疯狂冲撞,每一次震荡都撞在丹田内壁。
反弹回来的力道又被事件视界的引力场扭曲、放大,形成连锁反应。
“就是现在!”
当能量波的频率与事件视界的引力波形成共振,徐行突然收紧愿力膜的褶皱。
那些引流纹瞬间绷直,将所有分散的震荡力拧成一股尖锋,狠狠扎向双环夹缝的中心点。
气海里爆发出刺眼的白光,比当年杂炁的爆炸温和,却更精准。
宣纸上的双环结构图仿佛活了过来,朱砂勾勒的线条在徐行眼中化作流转的光带。
他清晰地“看”到,真气震荡产生的能量波顺着双环之间的力场通道反复折射。
就像粒子加速器轰击丹田时的感觉!
“果真可行!!!”
他睁开眼,指尖的朱砂滴落在宣纸上,晕成一朵不规则的花。
可没等他高兴太久,薄膜突然剧烈颤抖起来,维持膜体的引流纹寸寸断裂。
“还是太勉强。”
他苦笑一声,不得不撤回所有愿力,看着那道即将“膜内”开启的裂隙在引力作用下迅速合拢。
虽然验证了借助“储物空间”的思路,可以将这种“爆炸”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与粒子加速器的轰击有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两两配合,可以做到1+1大于2提升效率的效果。
但是… …
哪怕是完全完成了液炁化的筑基修士。
即使是全力以赴,也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炸开一丝空间裂隙,毕竟徐行体内的液炁,本就是高维压缩过后的降维使用。
更别提在愿力有限的情况下。
让他们在丹田里炸开裂隙了,这一点他暂时没有头绪。
徐行重新拿起笔,在宣纸角落写下“效率悖论”四个字。
刚才的实验证明,用愿力膜控制爆炸的思路完全可行,双环共振产生的威力甚至超过了粒子加速器的轰击效果。
徐行望着窗外的星空,想起玄真发来的研究报告里关于“钛金属半导体特性”的猜想。
钛能在导炁与隔炁之间找到平衡,那愿力与液炁之间,会不会也存在某种“半导体”式的转化机制?
他抓起案上的铝箔,对着月光展开。
灯光透过褶皱投下的光斑,在双环结构图上晃出细碎的影子。
徐行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把愿力和炁当成两种独立的能量,可铝箔的屏蔽原理早就证明——能量的转化往往藏在“缓冲层”里。
“或许……不需要单纯消耗愿力。”
他指尖在铝箔的褶皱处摩挲:
“如果让愿力膜同时充当容器和转化器,让液炁的震荡直接生成维持膜体的能量呢?”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徐行就抓起朱砂笔,在“效率悖论”旁边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他重新铺开一张宣纸。
这次没有画双环,而是画了一片层层叠叠的褶皱,像极了铝箔被揉皱的模样。
丹房的烛火燃到了尽头,边泛起鱼肚白。
徐行放下笔时,宣纸上已经多出了一幅全新的图谱——无数细的愿力褶皱组成蜂巢状的结构,每个蜂巢里都标注着“液炁室”和“控制阀”。
这是他新的构想:
用嵌套式的愿力膜将液炁分成无数份,让股液炁在独立的蜂巢里震荡,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冲击裂隙,一部分通过控制阀引导愿力从完成震荡的腔室,反哺膜体。
“这样或许能让消耗比大幅度降低……呃,类似核裂变的意思。”
他对着图谱喃喃自语,指尖点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控制阀。
“可结构复杂度又翻了十倍,谁能在丹田里构建这么精细的膜体?”
他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将图谱折好放进怀里。
现在的困惑不是靠推演能解决的,或许最终还是得落在三齐的控制论符文上。
丹房外传来秦越打扫庭院的声音。
徐行推开房门,清晨的空气带着露水的湿润。
他望着东方渐亮的际,握紧了怀里的宣纸——《镇元星斗诀》的筑基篇还未完成,但那条从无路处踏出的径,已经在事件视界的黑暗里,透出了微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