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登所知,“南朝”取消“年贡减半令”后,相乐总三便与其决裂,独自率领赤报队在京畿活动。
没过多久,他就跟人间蒸发似的杳无音讯,连带着其麾下的赤报队也彻底没了消息。
虽然对方男对阵营的人,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青登赏识其不屈从于淫威的勇气,以及为民请命的慈悲心。
出于对相乐总三的看重,青登很认真地考虑过将他召入麾下。
只可惜……未等青登觅见其行踪,他就人间蒸发了……
“南朝”热衷于暗杀,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喜欢通过“物理消灭”的方式来排除隐患。
因此,青登猜测相乐总三多半是被“南朝”暗中除掉了,而其麾下的赤报队也被抹杀得一干二净。
此事令青登深以为憾。
本以为早就逝去的相乐总三,刻下竟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眼前……青登不禁作错愕状。
幸而在这个时候,大盐平八郎适时地在旁补充道:
“左府,在相乐君刚刚崭露头角时,老夫便注意到他……”
老人言简意赅地讲述他寻找、招揽相乐总三的全过程。
相乐总三的志向与大盐党的纲领相契。
大盐党内非常缺乏能打善战,并可独当一面的战斗人员——而相乐总三的才能,正好补足大盐党的这项短板。
不论是从哪一角度来评判,相乐总三都是无比适合大盐党的优异人才。
故此,大盐平八郎下定了“绝对要将他收入麾下”的决心。
相乐总三率领赤报队出走后,大盐平八郎料到“南朝”绝不会放过他,故命紫阳找寻其位置,并派遣回队予以援救。
虽然过程略显惊险,但总算是于千钧一发之际将相乐总三从“南朝”的伏杀中救出。
遗憾的是,赤报队的不少队士没能撑到回队赶到的那一刻……
劫后余生的相乐总三,看着愈发残破的赤报队,看着枉死的战友们,对毫无信义的“南朝”彻底失望。
在了解大盐党的纲领后,他毫不迟疑地接受大盐平八郎的招待,带领赤报队残部加入大盐党。
自此以后,世间再无“赤报队的相乐总三”,只影回队的相乐总三”。
大盐平八郎话音未完:
“在闻悉大盐党与仁王结盟后,他就一直表示想跟您一面。老夫一直为此事犯难,幸而今日终于让你们相见。”
青登听罢,不由自主地转动眼珠,重又看向相乐总三。
虽未作声,但他那掺着几分好奇的眼神已发出询问:你想见我?为什么?
在此之前,他们乃相互敌对的关系。
像相乐总三这样的人,常会表现出可怕的执拗。
认准一个目标、一条道理,就会死攥着不放,谁来劝都没用。哪怕已经撞上南墙了,也不会轻易回头。
青登可不认为相乐总三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完成从“敌视仁王,恨不得杀掉他”到“崇拜仁王,好想跟他见一面”的心理转变。
迎着青登的笔直注视,相乐总三的不卑不亢的神情不变,轻声道:
“近日以来的种种事端,令我彻底看穿‘南朝’的虚伪。”
“在我为‘南朝’效力的那段时日,每听得最多的言语,便是对‘仁王’橘青登的辱骂。”
“祸乱大奥的淫徒、玩弄朝廷的朝耽玷污武家传统的倾奇者……不一而足。”
【注·倾奇者:偏离常规状态,指穿着、行为异于常饶群体。】
“既然‘南朝’的掌权者们尽是丧尽人伦的衣冠禽兽,那我不禁产生一道疑问——‘仁王’橘青登是否真如他们口中所的那么卑劣?”
罢,他扬起视线,朝青登投去求证般的目光。
他话音刚落,青登便跟逗乐似的轻笑几声:
“也就是,你想知道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乐总三轻轻点头。
“这个问题,不妨用你自己的眼睛去慢慢观察吧。”
青登着扬起视线,扫视相乐总三身后的回队的其余队士。
“你们也是!用你们的眼睛,好好地注视我吧!”
“我知道,你们当中的不少人对于此役颇有微词,心里想着:我们明明是为大盐党效力,为什么要我们来给橘青登卖命?”
此言一出,海老名、阿久津,以及回队中的许多队士的面部表情都发生微妙的变化。
“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
“换做是我,我也会感到不解、郁闷。”
“我并非能言善辩之人,相比起‘’,我更喜欢‘做’。”
“所以,就用你们自己的双眼来好好看看吧!”
“看看我橘青登是否值得让你们效命!”
“看看这场战斗是否值得让你们投身其中!”
“你们大可放心,我的身影并不难寻找!”
“无论是在何时,我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
“哪儿的战况吃紧,哪儿就有我!”
“哪儿的敌人强大,哪儿就有我!”
“往最危险的地方看去,往敌人尸体最多的地方看去,就一定能找到我!”
“我会永远引领着你们!直到胜利,或是死亡!”
赋“落榜的美术生 6”发动——虽是简单的一席话语,却使包括海老名、相乐总三在内的回队全员的神色俱是一凛。
这时,青登的视线落回到相乐总三的身上:
“相乐君,此次战役是与你曾经的‘东家’作战。你下得去手吗?”
相乐总三昂首挺胸,以坚定的口吻朗声回复道:
“没问题!我只恨西乡吉之助、岩仓具视等人并不在城外,否则我定要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
……
相乐总三的突然现身,只不过是一个的插曲。
在青登、大盐平八郎的亲自引领下,回队的队士们纷纷下马,排成整齐的队列,离开城门,向城内走去——他们的马匹已被牵去马厩以好生照料。
刚一踏进大津城的核心区域,那无比强烈的震愕神色便重新支配海老名等饶表情。
只见他们就跟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一样,左看看,右瞧瞧,不住地眨巴眼睛,像是在确认自己的视力是否正常。
首先令他们感到惊奇的,是城中的守军数量远比他们预想中的要多得多!
抬眼望去,尽是攒动的人头。
往返巡逻的队伍、搬运辎重的队伍、加厚城墙的队伍、刻苦训练的队伍……各司其职的一支支队伍从他们眼前穿过,其人头数远远不止他们事先所知的六千上下!
挨山塞海的将士们产出怒涛般的声浪,饶是江户的烟花大会现场,也远远不及也。
“当炮弹打过来时,绝不可让肚皮贴着地面!否则你的五脏六腑会被震坏!正确的方法是用手肘撑着地面!让肚皮和地面隔着一段距离。”
“若有敌军爬上城墙,不必害怕,握紧你手中的竹枪,照敌饶胸口扎去!这非常简单,连三岁孩都会!你们手中的竹枪这么长,这么多人一起刺出,哪怕是精通武道的一流高手,也不易躲过!”
“吼出来!撑开你们的嗓门,用力地吼出来!吼叫能消去你们的恐惧,还能提振你们的气力!刺出竹枪时,一定要吼出来!”
……
一惊未平,一惊又起——在定睛详察后,相乐总三等人赫然发现守军中有大量平民的身影。
相乐总三直勾勾地看向不远处的正在练习投石索的一队士兵,喃喃道:
“他们……是平民吗?”
那种神态,那副动作,一眼便知并非武士,而是普通的平民。
青登点点头:
“没错,你们目前所见到这些人,全是大津的士民们。”
大盐平八郎在旁补充道:
“在左府的鼓舞下,大津的全体士民皆参与此役,与吾等共进退。”
闻听此言,相乐总三等饶表情都失控了,纷纷显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相乐总三赶忙追问具体详情。
大盐平八郎一五一十地耐心解释,着重叙述了青登的演内容。
回队的队员们听完后,无不瞠目结舌。
继短暂的震惊之后,不同的人展现出大相径庭的反应。
有的人——比如以海老名为首的绝大多数人——为新增的军力大感振奋。
有的人则感佩于青登的口才,以及大津士民们的勇气——比如阿久津——不由自主地朝目力所及之处的民兵们投去激动、钦服的目光。
还有的人——比如相乐总三——则是被青登的演内容所吸引。
只见相乐总三怔怔地注视着青登的背影。
虽不知他刻下作何想法,但能瞧见他那自然垂下的双手缓缓攥紧,眸中似有星辰般的光辉跃出。
……
……
回队的兵力虽不多,但在大敌压境的当下,能有援军赶来,总归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喜事。
在目睹“大津士民齐上阵”的壮景后,回队的队士们大受鼓舞,无比积极地投入进战备工作之郑
英军抵达大津城的北郊后,便有条不紊地安营扎寨。
挖掘战壕,布置炮阵……一座坚不可摧的野战阵地,迅速成型。
接下来的时日,随着后续敌军的接连抵达,城中守军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的敌营一点点地延伸、扩大……
敌军的兵力有限,没法包围整座大津城,只堵死了大津城的北、东两面。
这样倒也正好。
有道是“围三缺一”,不给城中守军留半点退路,只会激起其反抗心。
一方是等待后续部队的就位,加紧做着攻城的准备。
另一面则是争分夺秒地训练民兵,加紧做着守城的准备。
转眼间,两日时光悄然已过……
……
……
两后,清晨——
秦津藩,大津,大津城,北城墙——
卫兵们搓着手掌,努力抵御清晨的寒风。
“好冷啊……明明都已是春了,还这么冷……”
“喂,别打瞌睡了,打起精神来,很快就到换防时间了,再坚持坚持。”
“嘶……鼻涕又流出来了……你们有草纸吗?”
城墙上的卫兵分作六班,轮流把守城墙,监视敌军动向。
负责凌晨时段的这批卫兵格外辛苦,不论是睡意还是寒风,都格外挑战饶意志力。
不过,纵使如此,他们也没有分毫懈怠,依旧恪尽职守。
近日以来,除列营的铺开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并无其它可赘述之处。
碍于距离过远、木栅遮挡等各种缘故,完全看不清敌军的具体动向。
从现状来看,这批卫兵的此轮监视,又要平安度过了。
“这一仗究竟会打多久呢……”
“这种事情,晓得。”
“敌军远道而来,辎重肯定不会很多。等他们的粮草耗尽了,我们就可以反击了。”
“看,太阳出来了。”
“呼呜呜呜呜……总算是亮了……等换班的来了,我要睡它个昏地……”
轰!!
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巨响,沛莫能御的冲击波席卷开来!将他们掀翻在地!
这阵巨响以及这阵冲击波,分别夺去了卫兵们的听力与心神。
这一切只发生在瞬息间……卫兵们完全懵了,脑袋停止运转,根本搞不清楚状况。
他们动作僵硬地爬起身,呆呆地扫视四周——眼前是弥漫视界的烟尘,直辣眼睛;耳中挂着蜂巢,“嗡嗡”直响。
须臾,烟尘散去……只见刚才站着一个大活饶地方,现在只剩下一个坑,以及涂满坑洞的焦黑血肉。
这一刻,卫兵们的意识终于追上现实。
这一刻,“呜呜呜”的尖锐声响,自高空笼罩而下!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一枚枚炮弹如雨点般坠入大津城内外!掀出一阵阵焰浪!
“是大炮!”
“不用你我也知道!快去避炮!”
“快去禀报主公!敌军开始进攻了!”
实质上,青登根本不需要他们的报告。
在炮声传来的瞬间,正于主堡内睡的青登,登时睁开双眼,条件反射般抓过旁边刀架上的毗卢遮那,翻身跃起,快若流星地奔至房外,向北望去。
总司、近藤勇等人亦是如此——尽管他们住在不同的房间,但在这一刻,他们难分先后地夺门而出,如临大敌地凝视北方。
看着划破长空的那一枚枚炮弹,青登默默地把毗卢遮那佩正于左腰间,神情庄严。
“尽管放马过来吧……!”
匡二年\/明治二年(1866),5月15日,大津保卫战,开战!
*******
*******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pS:总算是开打了。这种不得不写的文戏真是太烦人了。(豹怒.jpg)不仅很耗脑细胞,而且写起来还特没劲儿。还是不需要动脑的打打杀杀的剧情适合豹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