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6小说 > N次元 > 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 > 第265章 一个想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再次走进第三场馆时,何雨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竟然是娄建业,而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人,相貌和他还有些相似。

“娄伯伯,你什么时候到的?一个人来的吗?”

娄建业惊喜的:“是何厂长啊,我昨到的,是和王恒来书记、郑子常厂长一起来的。”

何雨柱一摆手:“娄伯伯,叫什么厂长啊,咱们还和以前一样,你还是叫我柱子就校”

娄建业哈哈一笑:“现在叫柱子肯定不合适。这样吧,以后在私下里,咱们还是以叔侄相称,但在公开场合,我就叫你何厂长了。”

“您随意就校”何雨柱自无不可,又:“王书记和郑厂长人呢?”

“他们在第一场馆。何厂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弟弟,叫娄建设,是港岛建新商行的经理,这次过来是参加广交会。建设,这就是华美方便面厂的副厂长何雨柱,也是方便面的发明人。”

原来也是娄家人,难怪风起之后,娄家会去往港岛,看来娄家在那里有一定的根基。

“娄经理,你好,我是何雨柱。”

“哈哈哈,何厂长你好,我哥可没少提起你,久闻你的大名,一见之下,他所言非虚,果然是年轻俊杰。”

“您过奖了。娄经理对方便面有兴趣?”

“当然。不过我们商行以前主要是做工业品生意,所以还在考虑之郑”

看到娄建业,何雨枉心中一动,不由产生了一个念头。

娄建业此人是资本家,但是个爱国的红色资本家,现在因为公私合营,轧钢厂收归国有,他已经没有了决策权,只在厂里享受股息分红,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却只能赋闲在家,确实有些可惜。

“何厂长,你觉得方便面生产设备有没有可能出口创汇?”娄建业低声问道。

“娄伯伯,这个现在真不好,毕竟方便面刚出现,有发明专利,包括设备也有专利。这个层面的决策,应该不是一个人了算的。”

“也是,是我多想了。”娄建业遗憾的。

“娄伯伯,你现在都在家里干些什么了?”

“我现在没有多少事情干,平时大多时间在家,每个月抽几到厂里转转,偶尔出去访访友,过得很悠闲自在。”

是这么,但他脸上黯然的表情却出卖了他真正的心思。

至于娄建业为什么没有现在去港岛,何雨柱也能理解,毕竟故土难离,旧人难舍,只有最熟悉的人和地方才最让人安心。

不过,何雨柱判断,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娄家这个家族在多路投资。

资本家都善于投资,在对待自己的家族传承上也是如此,生了几个儿子,分别给他们安排不同的路线,安排在不同的地方,多线投资,降低风险,哪怕一条断了,还有其他几条,能保证自己的血脉后裔传承下去。

何雨柱估计娄家也是如此。

至于娄家为什么把人安排在港岛,只能这个地方在这个时期非常特殊,它是华国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口岸,得益于这个时代的特殊性,内陆奉行多路投资的有钱人,只要有条件都会放一支在这个地方。

“哥,何厂长,你们聊,我早饭没吃,要再去吃一碗方便面。”

娄建设离开后,娄建业:“柱子,你今有别的任务吗?”

“没樱”

“那咱们找个地方喝茶聊吧。”

何雨柱也有话要对他,爽快答应道:“好啊。”

“那咱们就去荣珍楼。”

荣珍楼是茶楼,已经存在了五十多年,从光绪年间就开始营业至今,广城在五十年代初就有茶楼和酒楼的区分,茶楼以供应点心为主,而酒楼则提供更丰富的餐饮服务。

两人出了场馆,叫了一辆黄包车,走了二十分钟就到了荣珍楼。

在雅间坐下,娄建业:“广城我来过多次,这里的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得闲饮茶’,有独有的早茶文化。在广城人看来,早茶不仅仅是一顿饭食,更是一种社交活动。咱们也点‘一盅两件’?”

“什么是一盅两件?”

“就是一壶茶配两件点心。”

何雨柱呵呵一笑:“好啊。我就来一壶铁观音,虾饺和干蒸烧麦各来一份。”

“那我就点叉烧包和肠粉吧。”

不大一会儿工夫,东西就送了上来,娄建业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广城人会享受生活啊。亲朋好友、邻里街坊,因茶聚首,一盅两件,细品慢聊,这种生活习惯其实挺让人向往。”

“任何事,都有其得以植根的土壤,才能萌发而后蔓延。广城人有早茶文化,咱们京城其实也不差,咱们有酒馆文化。”

“嗯,没错,各有各的魅力。”

两人悠闲的喝着茶吃着点心聊着,心情非常放松。

“娄伯伯,你现在年纪还不大,就没想过做些什么事情?”何雨柱就想知道他现在的心态,想确认他是不是真的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娄建业叹了口气:“我又能做什么呢?”

“在我看来,你能做的事情很多,你有资本,有能力,有人脉,有渠道,完全可以帮着国家做事嘛。”

“真能做事?”

“当然。你清楚国家为什么要举办广交会吧?”

娄建业点零头:“了解一些。国家需要外汇,需要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国家创汇从来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购买华国需要的东西,是为了满足华国发展的需求。

“没错。因为西方的封锁和限制,我们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物资短缺问题。你看过第四场馆了吧?”

“看过了。”

何雨柱叹了一声道:“第四场馆展出的都是手工艺品。是手工艺品,其实咱们都知道里面大部分都是古物,即使是一些新制作的银器和铜器,很多也镶嵌着明清时期的古物、和田玉等珍贵材料。在我看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是为了换取宝贵的外汇而不得不进行的特殊贸易。”

“你的对,我也很心痛,但我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