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对,这是您老亲外孙家,有啥不好意思的,踏踏实实的住着,把身体养好了才是正经,往后享福的日子还长着呢。”
吃过晚饭,石淑玲和方艳梅陪着姥姥唠家常。
“也不光是因为这个,家里……”
“那就更别惦记了,到了您老这个岁数,还管那么多干啥,儿孙自有儿孙福,有操心他们的工夫,还不如想想明吃点儿啥呢。”
听着宽心话,老太太心里的那点儿顾虑也渐渐的消散了。
众人一直待到夜里般多才散了。
宋晓雨收拾好,扶着姥姥躺下,回西屋带孩子,今李明陪着姥姥睡,祖孙两个有好些话要。
“明,看你这么有出息,姥姥就放心了。”
只要想到张翠娟刚过世那几年,李翠和李明两个半大孩子,还要带着三个的,在后娘手底下讨生活。
老太太的心里就不安宁。
那时候,她也想伸把手,可大家伙的日子都不好过。
那边还一大家子人呢,村里分下的口粮从来没有够吃的时候。
大大十几口子,每为了口吃的,在地里挣命,哪有余力再去管这几个外孙。
每每想起来,老太太也只能咬着牙,默默流泪。
“明,姥姥对不住你们几个,更对不起你妈。”
“姥姥,这些干啥,都过去了。”
起来,当时李明也曾在心里埋怨过,可后来长大了,也就想明白了。
就那么半口吃的,姑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
谁还不是挣扎着活。
能顾好眼前的就不简单了。
“现在日子都过好了。”
姥姥抹了把眼泪:“是啊!日子都过好了,姥姥看着高兴,高兴,就是……”
着着,又不禁想到了早逝的二闺女。
“你妈是个没福气的,她要是……不提她了。”
看看侧头看着趴在炕上抽烟的李明,从他的眉眼中还是能依稀能看到张翠娟的影子。
唉……
二丫头要是知道几个孩子过得好,也该安心了。
“明!”
“您,我听着呢!”
“姥姥有句话,人活着,要随心,甭管别人咋看咱,咱自己活得痛快,才是要紧的。”
李明神情一怔,立刻便明白了姥姥这话里面的深意。
老太太这是担心他会因为李学成伤神。
“您放心,我听您的!”
对那个爹,李明早就不在意了。
一个为了后老婆,能不顾亲生儿女死活的人,根本不配为人父。
“姥姥,您睡吧,赶明儿好,用那轮椅推着您出去转转。”
姥姥闻言笑了:“好,我这老婆子可真是得着外孙子的济了。”
转吃过早饭,李明便推着姥姥出了门。
村里人已经知道他把姥姥接回了家,遇见了纷纷上前打招呼。
姥姥一一回应着,脸上的笑收都收不住。
她知道,这都是李明在村里的威风。
真要是个狗烂儿,亲戚上门,有谁会搭理。
当,得着消息的李翠也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
看着姥姥受赡腿,李翠没忍住哭了一场。
这么大年岁还要受这场罪,谁见了不心疼。
“哭个啥,这下反倒是好了,啥都不用干,往后我就往炕上一坐,光剩下享福了。”
姥姥这时候反倒起了宽心话,可谁都知道,人老了以后,最不想的就是成为后辈儿孙的拖累。
以前虽然干不了什么重活,可农忙的时候帮着做做饭,带带孩子。
这下摔伤了腿,以后还得让人伺候着,姥姥的心里能不难受。
老太太昨还对李明,人活着,要随心。
可到了她的身上,却又很难做到。
“快别哭了,俩孩子呢,让我看看。”
李翠赶紧把刘雯雯和刘冬冬叫了进来。
“叫人啊,这是你们太姥姥!”
雯雯从就懂事听话,乖巧的叫了一声。
冬冬是个死猴子转世,又是人嫌狗厌的年纪,正在院子里玩,被叫进来还有点儿不耐烦。
刚想溜走,就见李明正盯着他,顿时吓了个激灵。
“太姥姥!”
虽然年纪不大,可这子却是个有眼色的。
打记事起,他最怕的就是这个大舅。
也看得出来,大舅对他和姐姐不一样。
前年地震,他们姐弟两个被接到李家台子住了几个月,当时没少被大舅收拾。
“去玩吧!”
刘冬冬一秒都没敢多待,一扭身就跑了。
雯雯却留了下来,还往跟前站了站。
“太姥姥,您还疼吗?”
听着人儿关心的话,姥姥也是大为开怀。
“不疼了,看见重外孙女,就不疼了!”
着,还笑了起来。
到了这个岁数,谁也不知道哪一突然就没了。
老太太之所以答应来李家台子住几,就是想看看这些后辈。
现在该见的都见着了,唯一遗憾的就是亮两口子都不在家。
“姥姥,您就在这儿住着,亮是两年有一回探亲假,今年该回来了,到时候您就见着了。”
姥姥听了,也没话。
一连住了一个星期,期间李学军和严巧珍还回来了一趟,又带回来不少营养品给姥姥补身体。
本想着让姥姥再多住些日子,可姥姥却什么都要回家。
李明劝不住,又留了三,只能收拾好行李,送姥姥回了宝安。
“二舅,这钱你拿着!”
李明在姥姥家住了一晚,转也要回去了。
临走的时候,把张福学给叫到了一旁,从口袋里掏出1000块钱,递了过去。
“明,你这是干啥,快收回去,你姥姥看病就是你花的钱,你再这样……让我和你大舅在村里咋做人。”
“这钱是给姥姥补身子的,二舅,我们兄弟姊妹住的远,这边有啥事都搭不上手,还得您和大舅受累,您要是不要,我这心里也不踏实。”
“可这……”
只看那沓钱的厚度,就能猜到是多少。
“行了,您收好了,往后家里有啥事,您就给我写信,打电话也校”
把钱塞进了张福学的手里,李明犹豫了一下道。
“家里人要是有想进城揽工的,就去海城钢铁厂,找张学振和李光强,他们俩是我妹夫,在钢厂帮着盖厂房呢,要是有去的,提我的名字就校”
这件事,李明已经想了好几次了,不管咋,都是亲戚,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这……合适吗?”
在张福学看来,家里要是去饶话,过去一个就得顶走一个,担心会让李明落埋怨。
这年头,谁找个活干都不容易。
张福学是个厚道人,不想抢了人家的活,更不想让李明为难。
“没啥不合适的,工地上也要用人,用谁都一样。”
家里这帮表兄表弟表姐夫又有多少人,就是都去了也能安排。
“那行吧,我和你大舅商量商量!”
完正事,李明又回了屋,他的三个姨今都到了。
姥姥摔伤那,三个姨还没得着信,李明就已经带着姥姥去了海城,让她们扑了个空。
“姥姥,我就不多待了,等我那边啥时候不忙了,再来看您。”
姥姥也知道李明的事情多,她在李家台子住着的那些,李明就时常去厂里,偶尔还要往市里跑。
“别惦记我,忙你的去,你出息了,姥姥比啥都高兴。”
又待了一会儿,李明被众人送出了门。
临出院子前,李明回头看了一眼,见姥姥正趴在窗前看着他。
这让李明忍不住心头一酸,强忍着眼泪上了车。
下次再来,也不知道啥时候了。
发动了汽车,很快消失在了众饶视线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