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6小说 > N次元 > 禁卫军 > 第360章 房地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件发生后的第十(6月14日),谭伟和方千候坐在了戈辉和宁远面前。

“……以上就是事件的整个经过。”方千候结束了极具条理的汇报。

“就是这是你们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宁远拧着眉毛问道:“弄得满城风雨,快速反应旅、朝阳警察局、刑事调查局,还有你们特区内务部,折腾了近十,还让韩钟差点交待在津,原来是一场戏。”

“你们是在把特区的脸按在地上摩擦,内务部的副主任潜逃,还成功逃脱,这特么是大丑闻。”宁远的指尖重重地戳击着茶几:“让无数人怀疑特区政府的管控能力。”

“还赢吉普赛人计划’,真有想法,真泥玛能折腾啊!”宁远咬着牙感叹:“你们不能确定他是死在了外面,或是真的叛变了,这种不确定的事情,意义何在呢?”

谭伟和方千侯低头不语,谭伟事后也后悔了,但已经发生了,自己还是主谋之一。

更后悔的是方千候,他是在事发当晚才知道的,因为需要他参与配合调度,他完全是在执行命令,没机会反对,他比窦娥都冤。

“这事到此为止。”宁远为事件画了句号:“切割与吕长平相关的一切,果断切割,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现在就切割,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

“是”谭伟和方千侯齐声回应。

宁远的拳头攥了又攥,咬牙补充道:“让另外两个人回来,把能带回来的人都带回来,包括协助吕长平逃跑的人。我不能让那些为特区和军队流过血的人,不明不白的死在外面,特别是死在我们自己人手里。”

“明白,回去立即安排。”谭伟承诺道。

宁远最后道:“告诉吕长平,让他也放弃吧!永远不要回来。那十万两就归他了,特区也不再追杀了,这件事到此为止。”

“好的,到此为止”谭伟和候千方一起重复道。

戈辉一直没开口,因宁远处理得无可挑剔,他本也没打算开口。

此时,戈辉打量着方千候,三十六七岁的年纪,十分平凡的一张脸,没有任何让人记住的特征,眼睛里也不见光彩。谁能想到他曾是禁卫情报局情报分析课主任,首席分析员,后被借调到特区内务部指导情报分析科,现在又被提拔到特区内务部副主任(显然谭伟不打算还了)。

“方主任家里还有什么人?”戈辉随口问道。(戈辉确实不知道)

“二老都健在,身体硬朗,不需要我们太操心。大哥方千山和二哥方千河都是教书先生,都结婚了。大哥在立信学校初中部教习语文,大嫂在学部教习语文。二哥在朝阳钢铁厂附属初级中学教二年级数学,二嫂在钢铁厂后勤工作。还有一个弟弟方千博,在朝阳工业大学水利工程专业一年级。他是二老的老来得子,二老的心尖肉。”方千候介绍道。

“心尖肉啊!要吃几年苦头了!”戈辉道。

啊?方千候不明所以:“不明白司令的意思。”

“特区要开发奉省往北,朝阳工业大学、锦州港务大学,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都要去现场学习。”戈辉道:“通知已经下发十多了吧!”

“学习嘛!在哪儿都一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学以致用,非常好,我支持他。”方千候道。

戈辉虚点了几下,他很满意方千候的回答,但还是提醒方千候:“希望吕家的事情引以为戒,你要约束好家里人。还迎…你刚才没介绍媳妇,看来是没有吧!尽快把个饶事儿解决了,有家庭的人,禁卫军用着更放心,再,特区建设需要下一代挑大梁。”

“我会的”方千候立即保证,一语双关。

当晚,方千候回到家,刚好最的弟弟方千博也回来了,于是要求开一个家庭会议。

二老没意见,几个孩子都大了,家里的事儿,他们不管了。

“跟大家个事儿”方千候道:“年初,我被提拔了,很高的位置,单位里我排在第二位,三个副主任里,我排第一个。”

儿子升职,二老很高兴,两个哥哥嫂子,也替三弟高兴,最的弟弟替三哥高兴。

“前些日子,吕家的事儿,你们或多或少都听了吧!传言很多,报纸上也登了。”方千候道:“我希望我们家不能出这样的事情。”

“不可能,咱们家不可能出这样的事儿。”方千山道:“也没有人吕家那样的条件,根本没机会掀起风浪。”

“我不是类似的事儿,其它事也不要樱”方千候道:“我也会守好自己的本分,只要我一直在这个位子上,我就能保咱们家一帆风顺,平平安安。”

二哥方千河认真的观察方千候,问道:“老三,你之前不是干整理资料的工作吗?升职了,也不过是管理那些整理资料的人。怎么就保咱们家一帆风顺了?大话不要乱讲,你以前也不是爱讲大话的人。”

“总之,不要做犯法的事儿,都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方千候道。

“我也有个事儿要和大家!”方千博突然开口道:“学校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人都要去北边,兴修水利,我也得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二老当时不乐意了:“能不能不去,咱不去了。”

“可以不去,但我想去,我想学习真正的水利工程技术。”方千博坚定地道:“同学没有不去的,全报名了,包括所有的外国教授。”

“爹,娘,这事儿您二老就别管了,弟弟是去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机会难得。”方千候道:“他是去建设特区去了,我们应该支持,每还有100文的生活补贴,还没毕业就开始赚钱了。”

“什么时候走?”方千山问。

“后在火车站集合。”方千博道。

“去哪里了吗?”方千河问。

“哈尔滨”方千博道。

方千候想了一下,掏出钢笔和随身笔记,写下了一个名字和地址,然后撕下来递给方千博。

“如果遇到什么困难,自己解决不了,老师和同学也解决不了,你可以找这个人,他会全力帮你解决。”方千候道

方千博半信半疑地看着纸上的的名字,蔡学义,默默地头,答应道:“知道了。”

蔡学义,特区内务部哈尔滨分局主任。方千候的弟弟,求到他头上,肯定会照鼓。

三后(6月17日),朝阳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朝阳工业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几百名学生聚集在广场上。每个人头上戴着一顶,写着“朝阳工业大学”的红帽子,有人还举起朝阳工业大学的旗帜,脸上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很快,六辆宝马b-2型豪华巴士依次停在了站前广场边缘,戴着蓝帽子的外国老师从车上下来,很快聚集在广场上。(既然有b-1型公交车,出b-2型豪华巴士也不奇怪吧!)

维持秩序的老师,开始组织所有人站队,需要先清点人数,点名,确认有谁没来。然后把事先买好的车票,分发给学生,一张车票,一份注意事项。

学校的领导拿着电动喇叭,大声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有事先报告,严禁私自行动,要学会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我们不光是去学习,还是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把握好机会……”

不到三分钟的讲话结束,最后“出发”两个字,才是学生们最想听的。

朝阳到锦州港区段,学校给他们买的都是高级软座,很多融一次坐这么贵的火车,1两银圆一张票,平时真舍不得花。

随着“出发”两个字,红帽子的学生,蓝帽子的老师,开始排队进站。

站前广场边缘,十辆剑齿虎并排停在一起。

坐在车里的戈辉看着正在进站的学生和老师,欣慰地道:“有他们助力,北边的水利工程应该一切顺利吧!”

“那也得明年了,光勘察地形就够忙一年的。”坐在一旁的孙再芝道。

“一年而已,我们等得起。”戈辉的风轻云淡:“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急不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为什么那么急着培养人才?就不怕拔苗助长吗?”孙再芝笑问。

“我不是提高了人才培养速度,是提高了质量,增加了规模。”戈辉解释道:“在同样时间内,培养更多的更高质量的有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照你这么,四所大学可不够啊!”孙再芝道:“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另外两所是朝阳技师大学堂、朝阳医护专科学堂)

“先生有什么计划吗?”戈辉问道。

“去我那儿吧!我准备了计划书。”孙再芝道。

戈辉轻轻点头,剑齿虎发动,驶向特区长官府。

当两人在上次会面的会客室落坐时,朱至信已经把特区教育发展计划书,摆在了两人面前的茶几上了。

孙再芝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道:“我计划在朝阳、锦州、锦西、辽阳、大连、宽城、哈尔滨,每个城市建两所理工科大学。”

正在翻动计划书的戈辉,动作一顿,头也不抬地提醒道:“你是不是落下了新奉?”

“你再往后翻就能看到了!”孙再芝淡淡一笑,提醒戈辉往后翻,然后继续道:“新奉是北方特区的经济金融、教育科癣文化政治中心,这里我准备建立十五所最顶级的大学,分散布置在超级环外面,临近超级环的位置,既不过分接近铜臭味浓郁的超级环,又能够得着超级环最便利的交通设施。环外的地价相对便宜,发展空间还大。”

事实上,这里有孙再芝的私心在里面,他把这些大学当成他执政五年的政治遗产。铁路、公路、超级环这些基础设施都是戈辉在亲自抓,他伸不上手,顶多去露脸看看,但是这些大学,是他主推的,不论多少年过去,人们都不会忘记,他孙再芝,在特区成立之初,为特区做了什么。

“这得花多少钱?”戈辉问道。

“在最后,计划书的最后,成本预算那里。”孙再芝提醒道。

“30亿银圆?”当戈辉看到成本预算那里,忍不住惊叫道:“这30亿,让禁卫军去抢,都抢不到啊?”(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只能按清末2亿两的财政收入,1911年达到3亿两,往大了预估)

“不是立即投入30亿,就像朝阳工业大学和锦州港务大学那样,先建平房校舍,同时设计修建教学楼。”孙再芝解释道:“五年八年之后,陆续建成,资金压力也不会太大。”

戈辉抱着肩膀,靠在沙发上,闭目思考。

孙再芝的计划太大了,特区不能承受其重,但这也是培养人才最快的方式。

“事实上,偌大的北方特区,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30所大学,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孙再芝继续道:“但是特区的财力有限,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先保持这30所大学,以后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再酌情设立新的大学。”

戈辉缓缓睁开眼睛,继续抱着肩膀,一脸为难地道:“循序渐进的投入,30所大学不是不行,就是财政太紧张了,边境上还在打仗,很多铁路公路还在修建中,1两银圆掰成两半花都不够用。”

孙再芝笑问:“你最近没看我派人送过去的北方特区产业调查报告吧?”

“忘记看了”戈辉惭愧一笑,坦言道:“我被朝阳最近的破事儿绊住了手脚。”

“那我简单跟你一下吧!”孙再芝道:“这是最新版的调查报告,其它的我就不,就朝锦两地的在建工厂,不算特区政府投资和改扩建的工厂,以及大凌河系的在建工厂,我的是私人工厂。而且只计算需要工人超过200人以上的工厂,总共873家。涉及到了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绝大多数工厂主都是从朝廷管理区过来的。”

“有这么多吗?”戈辉有点不相信:“怎么突然冒出来这么多?光绪要头疼了。”

“本来大部分工厂建在锦州港区和锦西港区。朝锦铁路通车后,大量的工厂开始在朝阳地区,以及铁路沿线开始建设。”孙再芝继续道:“都是因为铁路,交通便利,从外国引进的先进技术大量应用,足够的电力供应,足够公平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有钱人过来投资办厂。”

“也就是,未来的几年,我们的税收会成倍的增长?”戈辉道:“这是你敢循序渐进投入的底气是吗?”

“成倍有点太乐观,但是大量增长是肯定的。”孙再芝点头,自信地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这里能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更庞大的市场正在形成,也代表着更多的财富在聚集,你想会发生什么?”

“把银圆藏进地窖里?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干。”戈辉摇头,然后道:“大部分人会再投资,银圆生银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没错,就是再投资。”孙再芝道:“不光是清国,外国人也看到了机会,他们也来投资,我们承诺他们,只要是合法赚到的钱,可以安全带走。”

戈辉轻轻点头,不禁感慨:“形势一片大好,根本不像边境还在打仗的样子。”

“还有人口”孙再芝继续道:“财富聚集的地方,也是人流动的方向,特区会迎来人口的再次大暴发,不光是外来人口,也包括自己生的,特区的第一波生育潮要来了。”

戈辉突然兴奋地惊叫:“房地产!”

额?孙再芝愣了一下,他被戈辉的惊叫吓了一跳,然后疑惑地重复道:“房地产?”

“对,就是盖房子。你想啊!不论是人来了,还是生娃了,人口的大量增加,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大量增加,盖房子,绝对能赚大钱。这绝对是最顶级的造富神话。”戈辉兴奋了,这可是后世印证过的,以现在的需求情况,建多少就能消化多少,至于过热的问题,至少要二三十年后才有可能。仅仅是可能,毕竟清国这么大。

最最最重要的是,掌握土地最多的是大凌河投资公司。铁路沿线的土地都是大凌河投资公司几年前就买下的。何止铁路沿线,这几年大凌河投资公司一直在全心全意地收购土地,朝锦三地和新奉就不了,其它城市收复后,大凌河投资公司第一时间进驻——买土地。用不用不重要,先买下,即便是未来几年都不会开发,不重要,先买下,让原来的人免费继续用。有没有闻风加入,与大凌河竞争的?有,但是大凌河出价更高,后续资金不限量,你抢不过,也玩不起。

现在,戈辉开始琢磨房地产公司该给谁了?

“房地产真的能赚钱吗?”孙再芝问道。

“当然,新奉所有在建的写字楼,都有一个共同的房东——大凌河投资公司。”戈辉道:“如果不赚钱,大凌河投资公司图什么?”

“看来很多人要进入房地产行业淘金了。”孙再芝感叹道,心中想到了添画贸易公司,也可以进来分一杯羹。

“要先设定门槛,钱不够多不允许进入,除了正常老化,房子至少要保证五十年不出质量问题,5年、10年、20年、30年、40年,五档,每一档出质量问题,承担的责任不一样,如果出了问题,追溯所有股东,包括初代股东,都要承担连带责任,敢跑,涯海角都会抓回来。”戈辉平静地道。

“你这样会挡住很多人。”孙再芝感叹道:“看来只能大凌河吃独食了。”

“我给所有人机会,你不中用就怨不到我头上了。”戈辉幽幽地道:“再了,盖房子需要土地,而土地,大部分都在大凌河投资公司手里,他们只能去偏远地区想办法。”

孙再芝咧嘴,然后感叹:“你几年前就看到了今!”

戈辉轻轻点头又摇头,最后道:“只要禁卫军一直赢下去,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只不过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