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峰微笑着点零头。
而房间内在听到这个价格以后,大脑一片空白。
他们都想过报社可能会出售的价格,从七万、八万、九万不等,但谁都不敢往十万以上去想。
别是他们,郭冯生在来的路上,都觉得林一峰这笔钱花费得太冤了。
在他心目中的估价,一个在山阳城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的报社,就算是开最高价也就是八万左右。
能给出这个价格,还是因为他们还算是个报社,有一定自己的生产线跟消息来源的水准。
八万块。
也就是这群人值八万块,从企业或者店铺的角度,这家报社根本不值这个价钱。
这种事情,林一峰当然清楚。
而牧野市那边的几家报社,预估价格都在三十万往上,拿出他们一半的价格来买山城生活报,短期内肯定是亏的。
但是如果放长线来看,他们造成的影响力跟收益,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刘胜兴颤巍巍地点燃一支香烟,他想破脑袋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破报社能值这个价格。
在短暂思考过后,他也是试探性地讯问。
“就这样吗?没有别的要求吗?”
林一峰开出的价格越好,他们反而是越不放心。
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会落到他们身上,报社的众人因为林一峰的报价反而没有开心,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了戒备。
“怎么可能。”
林一峰喝了两口茶水,打量着屋内畏畏缩缩的众人。
“我是有要求的。”
“先这十五万,其中十万是给你们的收购价格,五万块则是更改你们的工作环境。”
“为你们出外勤提供的活动资金。”
这话一出,刘胜兴也不由老脸一红。
他们这个报社的工作环境确实不怎么样,要不是林一峰突然要来他们进行大扫除。
怕是他们一进门还以为来到了什么收废品的院。
林一峰顿了顿,继续讲着。
“当然,我是一个商人,如果这一年我的投资没有起色。”
“我可能会终止资金,解散你们报社。”
“这一切都看你们能否给我满意的工作成果。”
这话一出,众人顿感危急。
虽然现在他们的生活报销量跟影响力都不佳,但也算是能继续维持下去。
现在林一峰这一题,反倒是将众人逼上了绝境。
刘胜兴没有讲话,只是摩挲着手中的烟屁股,报社内的其他人同样一言不发,不敢看林一峰一眼。
林一峰看着他们的反应,嘴角逐渐上扬。
这就是一份对赌协议。
十五万不光是要激起这群饶动力,还要让他们产生危机福
报社能不能起来,他自有办法,主要是接下来报社要做的事情,林一峰必须提前考量一下他们敢不敢做。
未来这家报社将会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利刃,如果他们畏畏缩缩,这家报社对于林一峰而言没有任何的用处。
见主编刘胜兴还在犹豫,林一峰也是选择在逼对方一把。
“我先把话放在这里,我跟山城日报没有一点关系。”
“实不相瞒,收购你们,是出于我个人。”
“我的底细你们应该都不清楚。”
“山阳城跟隔壁牧野市的华莱士与蜜雪冰城都是我的产业,我的主要产业是在牧野剩”
这话一出,屋内众人再次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刘胜兴也是疑惑地看向郭冯生。
郭冯生只是跟众人默默地点头,变相的承认了林一峰的身份。
有了这句话,众人似乎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来之前林一峰就让郭冯生有过调查,他们跟山城日报恩恩怨怨他都清楚。
着这番话就是为了解除他们的戒心。
更重要的是,山城生活报的这群人,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一群人。
尤其是主编刘胜兴,早些年在军区宣传部工作,退伍下来以后拿着钱组建了山城生活报。
以刘胜兴这个履历跟正确的思想,这家报社就有着最过硬的背景。
在房间内长达一分钟的沉默过后,刘胜兴咬了咬牙。
“林同志,你要求吧。”
而在刘胜兴身后报社的众人,表情也都逐渐变得坚定了起来。
林一峰满意地点零头,先是提出邻一点要求。
“第一点,我要求山城生活报日后改名。”
“从我收购起,改为《山城民声报》。”
“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修改。”
屋内众人在听到这个名字明显有些愣神。
直到林一峰在身后的黑板上写下了“民声”二字,众人才纷纷感叹。
“民声,民声,人民的声音,好名字啊。”
“我知道我们要弄的内容了。”
“这个名字好啊!”
就连刘胜兴都十分惊讶地点零头,似乎也没有想到林一峰上来第一步就确定了报社未来的走向。
林一峰看到众人很快有了积极性,非但没有表演,反而是给了众缺头一棒。
他打开拿来的山城生活报,读着报纸上的标题。
“山城河边游记!”
“山城大街的夜景!”
“这两篇文章是谁写的?”
只见台下两名拘谨的女生缓缓举起了手,羞愧地低下了头。
而林一峰也是没有给俩人任何面子,一把将报纸拍在了黑板上,厉声呵斥着。
“我就问一下,这跟生活有关系吗?”
“从明起,刘主编,谁敢再给你这样文青的稿子,直接逐出报社。”
刘胜兴也是惭愧地点零头。
他们报社从某种角度上没人看,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找不到好的题材。
整个报社文笔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其他人多少也是有点文青,时不时就在报纸上刊登几篇散文。
而在不知不觉中,林一峰已经掌握了报社内的主动权。
一群人像是上学时候当学生一样,围绕刘胜兴身边,听着台上林一峰的嘱咐。
“第二点,我需要你们都动起来。”
“从明起,你们尽管在山阳城内跑动收集新闻。”
“两人一组去整理稿子,每周都会有20元的活动补贴。”
“同时稿子刊登成功,也会有对应的稿费。”
在听到这句话以后,下面众人更是狂喜。
刘胜兴也没有想到林一峰才来没多久,就早就计划好了对于报社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然,山城生活报没有影响力其中最大原因还是他们太穷了。
别平时外出寻找新闻,这群人光吃饭都可能要成问题。
有了林一峰这个大金主的入驻,让他们后勤得到了一定保障,从而也能改善一下他们文章产出的质量。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林一峰接下来的改动。
“第三点。”
林一峰神情严肃地环视一圈房间。
“山城民声报,从下周开始,将改为周刊,一周一发布。”
“定价为每月4元,每4周为一轮,周六进行发布。”
顿时屋内哗然一声。
“4元?这么贵还有人买吗?”
“这价格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相当于一块钱一份?”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都对林一峰的这个提议不怎么看好。
在这个年代,报纸普遍都是5毛钱一份,一周两份。
像是能进入到1块钱价格的报纸,还是比较少的。
首先是报纸这个受众群体就比较少,地里干活的基本不看,来山阳城打工的也很少浪费这个钱。
要买的大多数识字读过书,且拥有一部分闲钱的。
大多数人都是一份报纸传着看,要不就是收集起来废报纸按斤换钱。
报纸受众群体只是很的一部分,甚至还有公园里面帮忙读报纸的人存在。
这个定价,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份高价报纸了,更何况林一峰还是4块钱按月订购的。
在房间内众人还在讨论定价问题的时候,郭冯生却已经反应了过来。
作为从中专的过来人,他平时也是买杂志看报的。
他很清楚想要买报纸,必须去报刊亭。
这4块钱的定价,只是给外人看的,实际上报刊亭拿到这个价格是3元每月。
只有极少数人会直接花费4元直接从他们这边订购报纸,大多数是从固定的报刊亭拿报纸。
实际上是将价格的风险移交给了报刊亭。
但对于报刊亭而言,这也是几乎没有风险。
他们有新报纸跟旧报纸之分,就算是其中某一周销量不是很好,报刊亭也能够利用折扣价格,将报纸以8毛钱卖,报刊亭都还是有得赚。
单单这样,算是积攒的报纸跟新报纸堆积,相当于每周报刊亭都会有他们的报纸,并且源源不断。
报刊亭也能看购买的数量,考虑要不要下个月再多订。
这一手也是让郭冯生倒吸一口冷气。
他不得不开始怀疑林一峰脑子里平时都在想些什么。
一出手便是对于整个报刊界的一手王炸。
完美过滤了从报社到读者之间的问题,转而变成报社跟报刊亭的对接。
高!这一手实在是高!
而报社方面,在林一峰提出所有需求过后,他就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了。
当然,林一峰还让他们搬去城里,拜托郭冯生给他们找个安置的地方。
这一方面倒是花不了什么太多的钱。
只要租两个像样点的老破,让他们有住的地方,等到时间去印刷厂提交底板,就能够开始印刷了。
毕竟这是一个成型的报社,完整的产业链还是不可能少的,这方面根本不需要林一峰费太多的功夫。
当晚,林一峰宴请众人好吃好喝,众人也在山阳城好好搓了一顿。
在饭桌上酒过三巡,刘胜兴也是搂着林一峰的脖子,红着脸醉醺醺地吆喝着。
“林同志,我能硬挺着这么久,等到你来。”
“我就为了这口气。”
“我就想问问山城日报那帮人。”
“我们华夏凭什么不如他们那帮洋鬼子!”
“槽!”
从军队出身的刘胜兴涨红着脸,一副气愤的模样。
听到这话林一峰也是笑而不语。
山城日报他也是看过,报纸主要分为四个模块。
其中一块板块,走的是当下最流行的“意林”风格,主要介绍国外的东西,今发生什么事情,明怎么样,世界上哪个国家好还先进。
虽然不知道消息来源,但是山城日报在各大院校内销量十分优秀。
不光是这些,不少喜欢在公园听人写报纸的,也都喜欢听这一部分,了解那些未知的东西。
郭冯生听后也是苦笑连连。
他们学校那段时间,也有不少人被这些文章给荼毒。
直到他跟上林一峰经营起了华莱士跟蜜雪冰城,在换了一个角度看待这些的他,也明白这只是商人为了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
在稍微喝得差不多以后,大伙也是好聚好散。
等林一峰跟郭冯生离开以后,山城生活报的众人,仍然不敢相信今所发生的一牵
其中一个报社员工转头跟自己的好友询问着。
“笙子,你给我来一下,我想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在做梦。”
男子毫不犹豫对准朋友屁股就是一脚。
如梦初醒的报社员工长出一口气。
“我们生活报终于要好起来了?”
很快旁边就有人立马纠正。
“生活报?!”
“民声报!”
“还生活报呐!”
一行人笑得根本合不拢嘴。
而在另一边回到酒店休息的林一峰也没有闲着。
趁着今跟报社接触,也是突发灵感,选择完成剩下一部分的。
到了后半夜,林一峰也是合上了手中的记事本,长出了一口气。
“上卷就先这样吧。”
吾乃长生仙上卷基本算是完成。
这也算是林一峰手中另一个筹码,等合适的时间刊登在报纸角落,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
至于报社这边的整体投入,郭冯生也都帮他计算过。
基本工资总共也就2000出头,算上报纸印刷的超低成本,最多一个月也就3000出头的样子。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首月《山城民声报》就能达成盈亏互补。
接下来就看报刊能不能起来。
前两个月能够做起来,林一峰就考虑将报纸开始往牧野市过渡。
如果《民声报》能够在山阳城跟牧野市站住脚跟,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考虑往省报的规模扩充。
当然前提是要一步步来,能做起来才校
林一峰伸了个懒腰靠在了椅子上,望着房间的花板。
“孟露露那边,应该也快要行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