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到上面之后,驻扎在县城的日军队长只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件事情,因为关东军高层要求下面驻扎的部队只需要去保证对县城的控制,至于下面的乡镇,一时半会也是顾不上了,就让给那些抗日分子,等到战争结束了,时机成熟了再去进行新一轮的清扫。
反正就是这些驻守的士兵是不敢再去县城之外了,因为现在出去之后不定就回不来了。
因为太君都不能出来,下面的伪军自然也要去缩着脑袋过日子。
不过也有一些胆子大的,认为自己手里有枪有炮,士兵也是接受过训练的,根本就不用去害怕,没了太君难道就不能去扫荡了吗?打算趁着日军放松的时候给自己也捞上一笔。结果在村子里被抗日武装给狠狠的教训了一顿,从此再也不敢去嚣张了。
总之就是因为这些原因,现在的关东军日子是一不如一。
这也就影响到城市里的物价了。
日本人统治下的东北是在发展工业的。
城市里的人还是要比以前多一些,当然多的不是中国人,而是那些从日本过来的开拓团。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粮食需求的增加。
这种需求的增加再和供应量的减少一结合,就变成了现在的物价飞速上涨。
以前大米一块钱能买到两三斤,但是现在一斤大米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四五块钱。
并且还处于一个有价无市的阶段,市场上就没有粮食,一旦出现粮食就会被卖空。
也就是关东军和那些学校还能保证对学生的供应,但是量也是在越来越少,质量是在越来越差。
这导致山下圭太这样的贫困生日子也是越发的不好过了。
山下圭太平日里靠给人家当家教赚钱,他一开始还能忍耐,但是物价上涨到这个地步,他终于是忍不住希望主人家能提高工资。
但是主人家也很是为难。
随着物价的上涨,即使是大富豪,这家人也是眼看着自己的钱在不断的贬值,而之前作为保值品的房子现在价格也在下跌。
这种情况下连是否要留下这样一个家教老师还不一定,要是山下圭太想要涨工资,他就只能遗憾的将山下圭太给辞退了。
所以山下圭太只好是维持原有的工资,但是他越来越疲惫。
他在想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能不能在他毕业之前结束,毕竟他也不想去参军。
有人想要参军去得到荣誉,有人参军希望能证明自己。
但是山下圭太不希望参军,他认为战场上子弹没有眼睛,虽然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会自己作为医生安全系数很高,伤亡率不到百分之一,但是山下圭太明白在战场上连那些将军都会受伤死亡,更何况自己这个没权没势的战地医生呢?
山下圭太大约是知道自己未来的。
这所位于哈尔滨的医学院本来就有更加重要的目的。
之所以需要自己这样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日本方面希望用这些学生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卫生和医疗控制,提高这里的医疗水平。
或许外人会羡慕这些学生,因为毕业之后他们自动得到少尉的军衔,然后就会被送去战地医院,至少在安全上是没有问题的。
在战场上去谈安全当然是一件比较好笑的事情,但是战地医生在战场上的伤亡率确实是最的之一。
山下圭太既然选择来到这里上学,就需要明白全额的奖学金不是白拿的,他需要为关东军服务。
可是他还是不想去上战场。
他祈祷战争能早日结束,祈祷自己能在这种乱世中活下去。
当山下圭太在宿舍里,为赚钱贬值而感到难过的时候。
前线的战场上是一片寂静。
以前关东军的领导想着要让大熊军队包围自己之后撑死,现在大岛信也是没有这种想法了。
大岛信也之前认为关东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失利,主要还是因为指挥不流畅,只要自己能来到前线,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但是当他真的来到了前线,希望去掌握主动权之后,就发现原来不是因为指挥的问题,而是实力的问题。
派去前线支援的部队总是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失去联系,四面八方传过来的都是坏消息,就没有一个好消息。
大岛信也知道大熊军队有坦克参与战斗,一开始他对这个坦克不以为意,认为自己也有坦克,只不过就是要多费一点功夫去消灭罢了。
他已经给关东军配备了反坦克武器,只要使用得当,肯定是能消灭敌饶坦磕。
他要求前方使用反坦克武器的部队要将战果告诉给他,结果得知在损失了一百多人之后,只是取得了炸毁坦克履带的战绩。
这样的战绩显然不能让大岛信也满意,所以大岛信也要求亲自去前线看一看,他希望知道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毕竟这个武器的使用是相当简单的。
不过是靠近然后将武器抵在坦磕装甲上,这样就能完成任务。
他就纳闷了,发起一次冲锋,连敌饶阵地都能被拿下,为什么不能毁掉一辆坦克。
他认为一定是前线的士兵还不够努力,是士兵在面对坦磕时候犹豫了,所以失去了同归于尽的机会。
大岛信也认为这样是绝对不行的。
因为在这些坦磕帮助下,现在的前线是大熊在势如破竹,关东军是在不断后退,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很明显连包围圈都能被横穿过去。
所以大岛信也最终决定自己要去前线督战,要去看看为什么摧毁一辆坦克会是这样的艰难。
大岛信也来到了前线,这里是大熊坦克接下来的攻击目标。
这些坦克从来都不会去隐藏自己的目的,对面的日军能够看见它的炮塔,能看到它那坑坑洼洼的外表。
虽然坦克出厂的时候会安排刷漆,但是在长时间的战斗下,坦克表面的油漆已经被子弹划出一道道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