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6小说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一十三章 西北航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一十三章 西北航线

到底,这些都是一战的遗留问题,一战结束时签署的只是一份休战协议,而不是停战协议,更不是某一方的投降协议,因此,新一轮欧战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伦敦条约的约束力本来就不强,德国必然会重新走上扩张道路。

最后,恩斯特道:“现在奥匈帝国随时有倾覆的可能性,我们也要帮哈布斯堡一把,防止他们以后遭到清算,尤其是维也纳,如果突然爆发事变,他们想撤离就有些困难了。”

对于哈布斯堡皇室来,没有比首都爆发政变更危险的情况,地方上的叛乱,还有反应的时间,如果维也纳发生叛乱,想要跑的掉就很困难了。

就比如沙俄政府被推翻,就是源于圣泵堡沦陷,前世苏联垮台时,也是先从莫斯科开始,维也纳现在显然也是一处是非之地。

……

1934年4月7日,迪化。

一架客机在空中盘旋,准备降落在远东帝国西北城市迪化郊区的机场上,这架客机是德国研发的人货两用飞机,容克Ju52,也是现在德国最先进的运输机之一。

“霍夫曼领事,我们已经抵达迪化县高空,飞机快要降落了。”助理将昏昏欲睡的霍夫曼叫醒。

霍夫曼是东非驻西安领事馆领事,在远东帝国的第一次淞沪会战之后,东非在西安设置了领事馆。

而这处领事馆也迅速成为东非在远东帝国西北的核心外交机构,这次,霍夫曼就是乘坐西安的飞机,最终抵达迪化。

霍夫曼睁开眼,伸了个懒腰道:“终于要到目的地了么?这可真是太好了,这种飞行体验,我可不想再多来几次。”

在1934年乘坐飞机显然并不是很好的体验,霍夫曼一行人就一直经历了长达两半时间,才最终抵达迪化,中间飞机降落过两次,加油和检修。

从西安到迪化的航线,大约为两千三百公里,但实际上飞机因为导航技术的限制,经常要绕飞和经停,实际飞行距离其实超过了两千五百多公里,运气不佳的话,可能超过两千八百公里。

而霍夫曼等人这次的运气还不错,中间没有遇到沙尘暴,强风等恶劣气,停飞哈密等地,否则花费的时间只会更长,那样用时就有可能超过三。

霍夫曼的助理布朗尼道:“领事先生,有飞机坐就不错了,如果选择步行的话,恐怕我们要花半年时间,而现在不到三,我们就抵达了目的地。”

“远东帝国也没有从西安到迪

化的铁路,陇海线终点就在西安,往西只有一条还没有建成的到宝鸡的铁路。”

“也就是从西安到迪化之间,如果没有欧亚航空公司的航班,我们就只能依靠马车或者驼队,穿过大量气候环境恶劣,且并不安全的地区。”

1934年,远东帝国西北地区的交通十分落后,并且因为军阀割据势力还有交通沿线的严重匪患,十分不安全。

这样一对比,飞机虽然有风险,但也比走陆地上更加安全,即便对于东非领事馆的人员也是如此。

当地的军阀或许出于政治考虑,不会为难东非官员,但是,当地的土匪路霸就未必如此了,对于他们而言,根本没影列强”的概念。

毕竟,现在远东帝国西北地区,过于封闭落后,绝大部分人根本对国际社会没有太多了解,他们顶多也就见过苏联还有英国人,至于东非,绝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这个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存在。

所以,如果霍夫曼选择陆地前往迪化,就必然要承担风险,不定就有没有见识的土匪路霸,给东非人开开眼。

而且,远东帝国的西北十分辽阔,交通落后,地形复杂,要真是折在这里,不定连凶手的影子都找不到。

霍夫曼就道:“布朗尼,你的对,陆地上确实不安全,也更受罪,两千多公里,即便坐火车都要屁股疼,更别连火车都没得坐。”

“但凡真有直达迪化的铁路,不定我也会换一种交通方式。”

相较于飞机,铁路显然更能给予霍夫曼安全感,但是,在远东帝国西北,没有这个选项。

布朗尼道:“还要感谢德国人和远东帝国建设了这条航线,不然真从陆地经过,我们可就惨了。”

“欧亚航空公司是目前远东帝国西北唯一经营的航空公司,不过,他们的飞机和东非本土航空公司的飞机,显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欧亚航空公司,这其实是一家远东帝国和德国合作建设经营的民航公司,金陵政府出资占大头,所以把欧亚航空公司视为远东帝国本土航空公司也没有问题,但是飞行员,检修,运营人员基本都是德国人。

而德国之所以会选择和远东帝国合作,建设这家航空公司,并且开辟西安到迪化的第一条,也是现在西北地区唯一一条航线,这和德国方面的战略有关。

众所周知,德国在矿产和一些特殊资源上,对远东帝国是非常依赖的,但是德国又不是海权强国,他们和远东帝国的贸易,并不能指望海上航线维

持。

因此,德国就更加重视飞机这种新兴交通工具的发展,目前德国航空业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东非,略强于美国。

当然,德国过去和远东帝国的贸易,并非只有海上这一个选择,欧亚大陆是一体的,理论上德国可以通过中亚和远东帝国进行贸易。

放在沙俄时代,这还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现在苏联占据中亚,而苏联即便是在非战时状态,也极度敌视德国。

所以,海上陆上交通都行不通,德国对发展远东帝国到德国的空中航线也就更加重视。

而远东帝国距离德国最近的西北地区,只要能够打通空中航线,德国就能以奥斯曼帝国为中转点,避免和远东帝国的贸易,完全被其他国家封锁。

欧亚航空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它其实关系到德国的欧亚航线战略,当然,金陵政府同样对欧亚航空有重要需求,所以才会和德国方面合作。

之前提到过,在现在远东帝国西北多军阀势力,所以,金陵政府就想到了利用航空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霍夫曼道:“现在我们只能坐德国的飞机,以后,东非的航线也会在这里建立,成为远东帝国西北地区,第二家经营航空业务的国家。”

“这次,我来迪化,就是主持和当地政府的谈判,金陵政府已经批准了东非主导建设的西北航线计划,搞定料化地方政府,后面东非和远东帝国的第一条国际航线也就能建立起来。”

没错,霍夫曼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通东非和远东帝国国际航线的最后一个关键,从而建设两国间的第一条国际航线。

之前,东非是没有抵达远东帝国空中航线的,远东帝国经济和人口主要在东部,而西南是飞机禁区的高原地带,其西南高原地区的海拔过高,然就阻隔了东非本土和远东帝国的空中航线发展。

因为东非本土就处于远东帝国的西南方位,想要直线飞行就绕不过喜马拉雅山脉还有西南藏地的高原区。

云贵高原倒是有可行性,但风险依旧很大,且东非缺乏在南亚地区的中转点,目前也就只有锡金王国一处机场。

而锡金王国被印度堵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沟里,换句话,就是被英国势力堵在里面,旁边的尼泊尔也可以看做英国的势力范围。

这样锡金就不便于和东非本土的联系,以前英国人没有注意到东非和锡金之间的联系,现在早就不是秘密,因此,英国方面自然十分警惕。

好在,锡金

只是一个地图上芝麻粒一样的弱国家,不值得英国和东非翻脸,否则锡金恐怕早就灭亡了。

总而言之,过去东非想通过锡金和远东帝国建立空中航线的想法,遇到的困难有很多,即便没有外部因素干扰,当地复杂的地形,气候也是巨大挑战,为此东非方面就摔了三架飞机。

而现在,东非政府反应过来,或者找到了更好的方案,那就是不经过西南,而是通过远东帝国西北地区,建设两国间的国际航线,似乎更合适。

但是,西北航线的建设,就更需要远东帝国方面的配合。

西南航线虽然风险大,但是距离其经济交通相对发达,人口也比较稠密的云南并不算远,所以,飞机只要进入云南的边境口岸,就能打通和远东帝国贸易的所有环节。

在近代,云南是远东帝国比较发达的区域,北洋时期,其就已经成为远东帝国财政相对充裕的省份,而这主要得益于边境贸易,交通也相对便利,有法国主导修建的滇越铁路,从蒙自一直到抵达昆明。

同时,云南也有欧亚航空的航线,这条航线其实就构成了后来驼峰航线的一部分,从而将物资直接投送到其后方。

而西北地区情况就完全不同,虽然这里也属于远东帝国,但是和远东帝国东部的联系十分困难,把货物运送到边境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只有沟通陕西才有实际意义。

所以,东非方面的打算是,通过和远东帝国政府合作,在迪化或者疏勒建立中转机场,然后沟通陕西,以东非运输机的能力,中间不需要在河西走廊经停。

而西北航线的起点,东非也有多种选择,首先就是东非的瓜达尔港殖民地,然后是东非波斯湾沿岸领土,最后是东非能够影响到的波斯北方地区,都可以建设机场。

从这些地区为起点,抵达远东帝国西北也就两千公里路程,而且可以绕过远东帝国西南高原和山地,虽然也要经过帕米尔高原,但是帕米尔高原的海拔比西南高原要低的多,并不会阻碍飞机的通校

霍夫曼道:“现在帝国主要构建的西北航线是从瓜达尔起飞,然后经停迪化,最终抵达西安,全程大约五千公里,安全性相对于过去西南航线要高上许多。”

“而且,瓜达尔港就在印度洋沿岸,面向帝国本土,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并不困难,可以先通过轮船把大量物资送往瓜达尔港,再输送到远东帝国境内,中间只经过阿富汗,不会对航线造成威胁。”

“也可以直接从本土机场起飞,然后经停瓜达

尔,再飞抵远东帝国西北,不通过海路中转。”

“这样,东非本土的飞机,就可以直达远东帝国境内,这条航线的可行性要远高于西南航线。”

“唯一值得警惕的只有苏联,听这几年苏联对远东帝国西北的渗透不弱,不过好在远东帝国方面和苏联关系不好,而且我们的飞机也不需要经过苏联控制的中亚区域。”

苏联对远东帝国西北的影响力很大,并且对边境地带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就比如之前提到的疏勒县,就容易受其干扰。

而德国欧亚航线没能建立起来,苏联就起到了巨大作用,德国飞机的飞行距离有限,需要中间建立更多的中转机场,而在苏联的阻挠下,德国就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在远东帝国西北边境还有阿富汗等地,影响力太弱。

这也是欧亚航空公司在西北业务的终点是迪化的重要原因,迪化已经属于西域比较靠内陆的地方,距离边境有一段距离,苏联的影响力也很难蔓延到这里。

但是,迪化以西的航线无法建设,德国欧亚航线的目的自然也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东非在这方面就和德国不同,在中亚东非同样有深刻的影响力,就比如阿富汗,在面对德国和苏联时,它肯定会倒向苏联,如果是东非和苏联,阿富汗就要斟酌了。

在中亚,东非,苏联和英国是三个主要玩家,因此,苏联和英国两国很难把东非拒之门外。

当然,苏联在中亚的影响力毫无疑问是排在首位的,然后是英国,最后才能轮得到东非,毕竟苏联本身在中亚就有大量领土,而英国有印度殖民地支撑,在阿富汗也培养了大量势力。

东非在中亚同样有扶持势力,主要就是阿富汗等地的一些部落势力,阿富汗对苏联和英国态度都不算好,历史恩怨比较多,毕竟两国(沙俄是苏联前身)历史上都入侵过这里。

因此,东非和阿富汗饶合作自然也就更加方便,或者当地势力希望引入东非,来制衡苏联和英国这两个有前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