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6小说 > 历史 > 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 > 第292章 安尘君、田间客、护尘郎、书中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2章 安尘君、田间客、护尘郎、书中灵

收回目光,朱钰还是想着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至于清河县,日后再吧!

手寻摸着去端桌上茶盏,眼睛却一直盯在册子上不曾离开。

当手触碰到茶杯便是往嘴边送去,吸溜一口却不见有水。

他一愣,随后放下茶杯拿起茶壶便要倒水,刚刚提起茶壶就发现里面空落落的,看来是没有水了。

朱钰放下茶壶也不再理会,又仔细的拿起册子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他的心绪便飘远了。就连一旁进来给他换茶的赵雨,他都没有发现。

“如今困局,是否是我过于保守了?”

“因为我自己的今世今生的所见所闻产生了恐惧,也产生了野心。自己想创造一个几千年来不一样的世界。”

“也就是因为如此,自己限制了许多饶才学。比如贾善,又比如武松赵云等。”

“自己手下的人才学见识都超过自己太多,如果自己不压制,他们或许真的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意外之喜,只是……,”

轻轻摇了摇头,他努力克制内心躁动。

“如果耀月相伴,可行否?”

朱钰想到这里,便开始在内心计算起来。

“如今百姓三万五,青壮足有万余,而自己土地产出跟不上消耗,若是能将万余青壮全部编辑为军,中年与有力的老人负责耕种等事,加上鹰愁涧一战流贼逃跑了许多,耀队负责正面之战,只是需要隐藏,月队负责四处搜集物资随后隐藏于山郑”

“只是如此一来,战斗必有伤亡,而伤亡者全是普通百姓。”

他眉头一皱,突然一个泯灭人性的毒计涌上心头。

“劫后留粮以资百姓,如此一来所到之处可以收拢穷苦百姓之心。但是……如此一来朝廷必起疑心。当今朝廷残暴不仁,定然拿百姓出气,虽然百姓们也不知道其中缘由,可是,这样自己终究良心不安!”

“若是如此一来,自己做法就与出发点相互违背了。而且……,”

摇了摇头,实在是头疼,应该怎么办呢?

想着想着,心中实在是难受。

“果然,造反这个事,就不是人做的!”

“其实朱钰的想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危险的。他的所作所为,好听一些叫作普皆平。难听一点叫一己集权。”

比如现在,数万百姓与军队都只认他,特别是士卒,军中以军令为尊,但是有个前提是,不能涉及朱钰的利益与安危。

这个涉及到许多问题,对朱钰而言是莫大的好处,不过也隐藏着危机。

他刚刚起身便看到一旁站着的赵雨,见她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自己,朱钰伸出手在她头上摸了摸。

赵雨惊醒,一脸羞红的看着朱钰。

“怎么还不去歇息?”

赵雨答曰:“主上尚在忙碌,雨不敢歇。”

就在这时一人急步而来,二人均转头看去,却是贾善一头风雪的走了进来。

朱钰连忙上前搀扶,语气关心。

“军师为何如此急切?可是有什么急事?”

贾善一手扶住朱钰臂膀一边喘气,赵雨拿了一把掸子为他拍去积雪。

“主……主上,军队后日回归。”

朱钰眼前一亮,:“好吧,我的将士们终于回来了!”

未等朱钰高兴完,贾善又是一眼让朱钰眉头紧蹙。

“武赵二将传信,府衙来人,正在鹰愁涧。之前多盾的捷报被府衙拦截,现在已经退回靖远县。”

二人落座,赵雨连忙倒上两杯茶水,朱钰端起杯子一口饮尽。

“之前不是府衙无人,为何会如此?”

“李贼麾下石岩率领五万流贼,全部投降,故而府城无战,是我等消息闭塞了!”

“那军师之意?”

“徐、慕二人不变,多盾恐有变化,若事不可为,可留于州城!”

突然贾善眼前一亮,朱钰心有所感,抬头便对上一双散发精光的眼睛。

“军师可是有了良策?”

贾善连忙点头:“之前只想着让多盾爬得更高,却是忘了,如果他能留守州城,我们的银子就可以花出去了!”

“军师是,以银抵粮,代缴赋税。而田间之粮,转入定军山?”

贾善开口:“正是如此!”

朱钰点头,遂贾善执笔。

第二日,朱钰正在议事厅与众人商议事情,这时门外来了几个百姓求见。

朱钰二人所言之事已经完毕,故而让护卫带人前来。

“田间客见过主上。”

两个老者深深一揖,口称田间客。

这个称呼是朱钰这几日发布更改的,主要是他觉得每次百姓对自己行礼都要称呼“人”或者“贱民”又或者“草民”。

这种叫法朱钰并不喜欢,就像前世百姓遇到军人一般,各种称呼都觉得奇怪。

故而朱钰就改变了且统一了称呼,比如军人唤做安尘君。

百姓唤做田间客,一般负责治安与管理的人员叫作护尘郎,而教书的几个先生则唤做书中灵或者先生,自然有些百姓会亲切的称呼教书匠,而这个匠,却不是贬义词。

或许以后会有更多的称呼会出台,不过对于朱钰来,那都是好事。

回正题……

朱钰伸出手微微一扶语气温和。

“两位老人家请起,不知二位前来所为何事呀?”

两个老人直起身来看向朱钰,朱钰又言:“二位请先落座,坐下再。”

老者又是一揖才恭敬的坐在座位上,朱钰与贾善都是好奇的看着他们。

两个老者对视一眼,其中一个满头虚白的老者抱拳看向朱钰,眼中满是热诚。

“主上,我等数万田间客,请求主上允许,让我等为主举办一场足月宴!”

朱钰闻言一怔,扶着桌沿的手指微微一顿。

他看向两位老者眼中的恳切,又瞥了眼身旁贾善同样惊讶的神色。

喉间轻轻“哦”了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

“足月宴?”

满头白发的老者忙点头,身子又往前倾了倾,声音因激动微微发颤。

“正是!主降生那日,现异象,本就是吉兆。如今眼看着主快满一月,我等田间人虽也想沾沾主饶福气。”

这时另一位老者接着道:“主上莫忧心粮食。去各家都悄悄攒了些陈米,春日里挖的野菜也晾了不少,凑一凑足够办宴席了。咱不求排场,就想让主知道,这数万人,都盼着他平平安安长大呢。”

朱钰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心里头五味杂陈。

他何尝不知百姓的心思?自打夫犬下幼子,家里的细粮就只敢紧着的用,偶尔熬些米油,都要让丫鬟仔细滤了三遍,生怕有半点粗粝伤了孩子脾胃。

这些事,原以为瞒得紧,却不知早被田间劳作的人们看在了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