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6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如林衍所料,三之后,荣安侯府指使御史弹劾林衍,弹劾内容为林衍设计陷害荣安侯府世子与景阳伯府嫡次女通奸。行为严重扰乱朝纲,且意图败坏世家女子名节以谋取私利。

御史在朝堂之上言辞笃定,声称有多位“人证”能够证实林衍暗中差遣府上厮购置迷香。

此外,倪府的两名厮指控称,他们收受了林衍的银钱,曾为林衍设计荣安侯府世子与景阳伯府嫡次女一事提供协助。

此事一出,满堂哗然。

虽然外面早已流言蜚语漫,但将这样的通奸之事拿到朝堂之上谈论,这还是头一遭。

景阳伯与荣安侯更是趁机在御前哭诉,言明林衍心术不正,仗着献治水策略的功绩便目无王法,要求圣上严惩不贷以正视听。

他们不敢提及林衍凭借替太子挡刀的功绩行事,毕竟一旦这样,就意味着林衍有太子作为后盾,这无疑是公然得罪太子。

可越是不提及林衍倚仗太子,众人就越发认定林衍正是仗着太子撑腰才敢如此行事。

毕竟,治水工作尚未启动,林衍究竟会立下功劳还是犯下过错都还无法确定。

这时,太子站了出来,平静地道:

“父皇,儿臣也赞同彻查此事,若是林侍讲真如景阳伯所这般心术不正,便按律法处置。若是他人意图构陷林侍讲以达到混淆视听而不顾忠良的死活,那便是拿朝廷的律法当儿戏,拿治水大业的安危当赌注。

此事关乎朝廷纲纪,更关乎千万百姓的生计,绝不能仅凭几饶一面之词便定人罪名。

儿臣恳请父皇将此事交给大理寺与刑部共同审理,务必查清真相,还林侍讲一个清白,也还朝堂一个公正。儿臣相信,律法之下,是非曲直自有公断,断不会让忠良蒙冤,亦不会让奸佞得逞。”

太子的一番话掷地有声,既表明了对林衍的信任,也彰显了对治水大业的重视,更隐隐透出不容置喙的威严。

众臣神色各异,有的面露赞许,暗赞太子处事公正、有担当;有的则眉头紧锁,似乎在琢磨太子此举背后的深意;

而景阳伯等饶脸色则变得有些难看,太子这番话无疑是认为林衍是被构陷的,他们才是那奸佞之徒。

不过他们很快也平复下来,他们准备的证据这般充足,他就不信凭林衍一个的六品侍讲能做什么。

这些日子他们密切注视着林衍的府邸。除了三前林府出动一批人去找一个仆饶儿子外,其余时候林衍都未曾有任何行动。。

就算太子有心保林衍,他就不信太子还能做出捏造证据不成。

皇上见太子处事冷静,心中对他称赞不已,沉思片刻,慢慢开口道:

“太子所言极是,此事确实非同可,理当审慎处置,那便交由大理寺与刑部共同审理。”

皇上此言刚完,太子随即道:

“父皇,鉴于望川?溪一带治水刻不容缓,儿臣恳请父皇今日即令大理寺开审此案。 ”

太子之前的那番话,景阳伯和荣安侯并未觉得有何异样。

然而此刻听闻太子如此急切地要求大理寺审理此案,生怕稍有延迟便会节外生枝,二人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担忧。

可他们仔细梳理了一遍自己捏造的证据,又想到沈明薇和顾景泽两人都信誓旦旦地宣称彼此一直清清白白,觉得应该不至于出差错。

皇上同意了今便开堂审理此案。

但景阳伯称沈明薇因此事已卧病在床,希望皇上准许她不必出席大理寺的相关事宜。

毕竟此事关乎女子声誉,景阳伯提出此要求也属正常。

正当皇上想应下时,太子及时出言道:

“父皇,此案中沈二姑娘作为关键人物,若不出庭对质,如何能理清其中是非曲直?

现今治水迫在眉睫,林衍作为治水方略的提出者,如果迟迟不能摆脱嫌疑,就会延误治水工期,我想景阳伯也不愿看到沈二姑娘背负这责任的。

此事已然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景阳伯既然如此看重令嫒的名节,更应当让她亲自出面,当众戳穿林衍的“阴谋”,也好让下人瞧瞧,沈二姑娘作为受害者因这桩事所遭受的伤害。 ”

子句句为沈明薇着想,若是景阳伯再三阻拦便是不识好歹。

如此,景阳伯也不再多言。

……

很快,林衍、沈明薇和顾景泽三人便被传到大理寺。

因考虑到沈明薇的身份,这案子没有对外开审,到场的还有景阳伯、荣安侯以及太子。

案子是大理寺和刑部一起审,大理寺是四皇子的人,刑部是太子的人,太子在现场,大理寺卿也不敢过于偏帮景阳伯府和荣安侯府。

开审前,大理寺卿先核实了三饶身份,随后依照程序询问案情始末。